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慢性温和不(2)
2013-07-10 01:01
导读:丙咪嗪 (Imipramine, IMI):Sigma,批号I0899。生理盐水配制成1mg·ml-1 溶液,临用前配制。 1.3 开场实验 参照Chen CZ [13]方法,将大鼠放入自制开场实验箱的中心位
丙咪嗪 (Imipramine, IMI):Sigma,批号I0899。生理盐水配制成1mg·ml-1 溶液,临用前配制。
1.3 开场实验
参照Chen CZ [13]方法,将大鼠放入自制开场实验箱的中心位置(100cm×100cm木箱,底部等分为100个10cm×10cm小格),适应2min后,观察随后4min内大鼠的爬格子数(以大鼠的四肢均进入一个格子为一格)和站立次数(以大鼠的两前肢离开地面,身体直立为一次)。开场实验分别在大鼠分组前、造模3周及10周后进行,共3次。
1.4 糖水消耗实验
参照 Stathis 方法[7],开始造模前一周里对大鼠进行2 次1%蔗糖水偏好训练(每个鼠笼放置已定量的2 个喂水瓶,1 瓶纯水,1 瓶1%蔗糖水,喂水1h 后撤除)。于CUMS 程序开始前进行第一次糖水消耗量(Sucrose Consumption,SC)测试。糖水偏好训练和测试均于大鼠禁食禁水23h 后进行
1.5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模型的建立
参照Stathis方法[7]略作改变。刺激因子包括电刺激+噪音、冰水(4℃)游泳、禁食、鼠笼(45o)倾斜、潮湿垫料、禁水、合笼、禁食禁水、异物放置、异味刺激,具体执行安排见下表。共执行11周。
1.6 实验分组与给药方式
大鼠适应性饲养 1 周,5 只/笼。1 周后根据体重和开场实验结果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的大鼠5 只/笼,模型组的大鼠均单笼饲养。模型组大鼠造模3 周后,按体重和开场实验结果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逍遥散高、低剂量组、模型+丙咪嗪组,动物仍保持单笼饲养,正常对照组动物饲养方式不变。造模第4 周开始,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蒸馏水,模型+逍遥散高、低剂量组每日灌胃逍遥散水煎剂(剂量分别为25g·kg-1、19.5g·kg-1),给药体积2ml·100g-1。模型+丙咪嗪组每日腹腔注丙咪嗪15mg·kg-1,给药体积1ml·100g-1。各组动物连续给药8 周。
1.7 大鼠皮层与海马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测定
各组大鼠末次给药 30min 后处死,在冰台上迅速分离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称重后于干冰中快速冷冻,置-70℃保存待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部位5-羟吲哚乙酸(5-HIAA)、5-HT、NE 及DA 含量测定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RF-5301 型荧光分光光度仪,日本岛津)。
1.8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 X ±s表示,各组数据呈正态分布时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One-Way ANOVA分析,非正态分布采用DPSv3.01统计软件进行K-W检验。
2. 结果
2.1 CUMS 程序实施前及实施后1、3 周对大鼠开场实验和糖水消耗量的影响
见表2。CUMS程序实施前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的体重、爬行格子数和站立次数均无明显差异,但模型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显著减少,提示单笼饲养对动物奖赏反应性的抑制。
CUMS程序实施1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无显著差异,糖水消耗量仍表现出明显的下降。CUMS程序实施3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爬行格子数、站立次数和糖水消耗量均显著减少,但体重无明显差异,提示CUMS程序的应用已引起动物快感缺乏、运动能力和探索能力下降。
2.2 逍遥散单次给药及连续给药2 周、4 周对CUMS 模型大鼠体重和糖水消耗量的影响
逍遥散给药1 次对模型动物的糖水消耗量无显著影响;连续给药2 周,逍遥散高、低剂量能明显提高模型动物的糖水消耗量,体重影响不明显;连续给药4 周,逍遥散提高模型动物糖水消耗量的作用反而减弱,仅表现出一定提高趋势。
2.3 逍遥散连续给药7 周对CUMS 模型大鼠开场实验和糖水消耗量的影响
在CUMS 程序连续实施的10 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开场实验中的爬行格子数与站立次数、及糖水消耗量等指标仍表现出低下,提示该模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逍遥散连续给药7 周对以上指标改善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