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日益发展并相互(2)
2013-07-18 01:03
导读: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为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唤起其学习兴趣,使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为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唤起其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并进行探索。
3.1 讲好讲“活”药物化学前言(绪论)部分在药物化学教学中,讲好、讲精教材前言(绪论)的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如在讲述药物化学培养目标、主要内容,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基础上,突出讲解药物化学的基础、核心地位,以及它在药学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抓好实验教学工作[6]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教师只有反复推敲教学内容,增加开放性综合实验内容,巩固基础技能,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常用方法是酸酐法,但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开放性实验的尝试,让学生查阅资料和相关知识,研究如何改革传统实验方法(酰氯法、羧酸/DCC法),同时要求学生查询使用药品、试剂和催化剂等的分子量、溶解性、熔沸点、化学性质等信息,并设计出反应路线。之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实施,最后对实验结果作综合评价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药物的设计及合成思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创造性实践,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渠道获取实验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3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结合该类药物的发现、发展及治疗作用,借助一些实例,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比如在讲述合成镇痛药的代表药物:哌替啶和美沙酮时,一方面要介绍它们各自的结构、性质及鉴定、合成、代谢等一般代表性药物的常规内容,还可简介这类药物的发展:可待因(吗啡生物碱类,五环并合)→左啡诺(吗啡喃类,四环并合)→喷他佐辛(苯吗喃类,三环并合)→哌替啶(苯基哌啶类,两环非并合)→美沙酮(氨基酮类,2 个不并合的苯环),使用化学软件绘制并展示相应化合物的三维分子模型进行对照,并总结归纳该类药物受体(阿片受体)可能的空间模型及药物的构效关系。
大学排名
又如挑选与当地情况联系紧密的药物使用案例,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重大疾病的治疗、防疫;地方病的防控;特殊药物的使用事例(成瘾、耐药性、不良反应或在特殊情况下的使用等)。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学科前沿进展及其在推动药学学科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中国网提供大量免费硕士,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参考文献:
[1]彭师奇. 药物化学学科发展与专业目标迁移[J]. 中国药事,1994,8(6):370~372.
[2]彭司勋. 20 世纪药物化学发展的回顾[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32(1):75~76.
[3]仉文升,李安良. 药物化学[M]. 第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郑虎. 药物化学[M]. 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郝勇,刘景东. 药物化学结构中心扩展教学法[J]. 药学教育,1996,12(1):22.
[6]郭亮,熊自萍. 学研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药学教育,2001,17(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