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缘起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于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这是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过程。正如代迅所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本世纪(指20世纪——引者注)中国的主流文论,一方面,改写了我国现代文论传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自身也中国化了”。[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与文艺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它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付出过巨大的代价,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P11)因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产物。
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创造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它同中国先进分子寻求革命真理,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向东方各民族的共产主义者指出所面临的任务时所说:“你们面临着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就是你们必须以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条件,善于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这是一个困难而特殊的任务,同时它又是特别崇高的任务,因为卷入斗争的是一些还没有参加过斗争的群众,……你们必须找到特殊的形式,把全世界先进无产者同东方那些往往处在中世纪生活条件下的被剥削劳动群众联合起来。”[3](P104)正如马克思主义在本世纪初传入中国,适应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一样,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适应了中国新民主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文艺发展的需要。代迅认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能够被本土吸收与融合,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够满足本土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能够和本土原有思想文化的发展轨迹相适应。”[4]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过程,正是沿着这两个方向展开的。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一,中国特殊的时代条件是孕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温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种外来思想,它之所以能在20世纪初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是因为其基本条件已从鸦片战争以后近80年间孕育发展而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洞开。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5](P30)然而中华民族是不甘屈服、不甘压迫的民族,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一直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行了无数次可歌可泣的抗争。同时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也开始了救国救民、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的艰难探索。正是在这些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多种学说思潮中的一种而被介绍到了中国。然而,正是由于各种西方社会政治理论在中国的实践遭受失败之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在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并迅速为广大的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接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同时被引进到了中国。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巨大影响和主流地位的确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获得了其他外来文艺理论所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
第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现实依据。从洋务派主张的“船坚炮利”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从孙中山等领导的资产阶级立宪革命到陈独秀、胡适等发起的“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都没有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6](P147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广大仁人志士欢欣鼓舞,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此震醒,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的前途与希望,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刚刚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走俄国人的路”被当时中国先进分子普遍接受,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并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自然包括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李大钊说:“二十世纪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其萌芽即茁发于今日俄国革命血潮之中”;“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7](P159)于是具有俄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便被源源不断地引进中国。尤其是1928年“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理论前景。有论者指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亟须一种新的文学理论作为它的理性指导;中国新文学作家自‘五四’以后,为适应国内政治局势时代变迁的新变化,也亟须寻找并运用一种新兴的文艺理论,武装自己。于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受到中国进步文学作家的普遍欢迎。”[8](P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