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客走天下的漂泊游子(2)

2013-06-08 02:45
导读:另外无论对山水的描绘还是对人物活动场景的描写,罗隐都运用他的慧心和诗才,力图呈现不同的 美学 风格。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三评说唐人句法时

另外无论对山水的描绘还是对人物活动场景的描写,罗隐都运用他的慧心和诗才,力图呈现不同的美学风格。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三评说唐人句法时,引用了罗隐景句,如写景:‘春融只恐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春日湘中题岳麓寺》
清新:‘野色寒来浅,人家乱后稀。’——《秋浦》
绮丽:‘歌绕夜梁珠宛转,舞娇春席雪朦胧。’——《商於驿东望有感》
精绝:‘客帆和雁落,霜叶向人飞。’——《东归途中作》。
罗隐客游诗作风格,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阶段性特征。青壮年期的客游诗作格调昂扬乐观,色彩明丽爽朗,意境雄阔,物象宏大,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抱负。如《登夏州城楼》“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一联,跨越时空,何等壮阔;“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投长戟六钧弓”,抒发豪情壮志,英气勃然。再如《夏州胡常侍》:“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征鸿过尽边云阔,战马闲来塞草秋”,在咏史中写景,大刀、战马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边境地区的辽阔,民风的强悍。“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洒脱的豪气、远大的抱负、济世的精神使得晚唐诗人罗隐具备了一种盛唐气质。后期的客游诗作,格调大变于前,物象偏于弱小寒孤,情绪低落,色调偏冷,多诉羁旅穷愁孤凄之苦,“泪”、“泣”之类字眼增多。罗隐客游诗作大多属此类。
(三)客游诗中的得失悲欢
从题材和表现领域看,罗隐客游诗中,寄赠、话别、怀乡思人、途中自感身世的题材也较多。这些描述羁旅生活的诗作首先反映了他生活的客游状态。“诗人及文学家们的工作即是解释和阐释意识的内涵,以及人类生活中那千载轮回的悲哀与欢乐所组成的不可避免的经验。”[1]通过这些诗,我们还可以了解罗隐漂泊生涯中的喜怒哀乐,有相同经验的人颇能产生共鸣。南宋阙名《桐江诗话》云:“……罗隐诗,篇篇皆有喜怒哀乐心志去就之语,而卒不离乎一身。故‘许浑千首湿’,人以‘罗隐一生身’为对。”也能说明这一点。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桐江诗话》中的这句话本来是批评罗隐诗十之八九写自己的得失悲欢、心志去就的,无形中却揭示出罗隐诗歌的重要主题——着重表现唐末士人的得失浮沉,悲欢否泰。尽管罗隐客游时的心态是纷繁复杂的,但都与他应举、下第、游幕等经历及其他的寒微身份密切相关。诗篇中的意旨颇为明显,常见的则是对漂泊不定、老病困穷的羁旅生活状态的悲叹。罗隐称其“心如野鹿迹如萍”[2],感叹“世途多难竟蓬飘”[3],诗中提供给读者的行役画面常是“枥上病骢蹄袅袅,江边废宅路迢迢”[4],黄昏图景是“日晚独登楼上望,马蹄车辙满尘埃”[5],夜晚景象则是“灯欹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6]。这种概括是相当贴切写实的,并无诗中常见的夸张。他对自己的老病穷愁生活状态有着深切感受,常常写入诗文中。
罗隐多病,这深刻影响到他的诗思。粗略统计罗隐诗集,其中描写他“病”的诗作多达近四十首。贫与病又常相联系,互为因果,穷加剧了他的病痛,使得他穷困潦倒,达到“年深旅舍衣裳敝”[7]的程度。长期处在困境之中的人,对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特别敏感,有比较强烈的生命意识。罗隐正是这样,他常意识到自己的衰老,最平常的水边一游,也会让他感悟到“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8]。而且病、老、贫三者还汇集到一起,折磨罗隐。他常常自叹老病交加——“病中衰鬓奈萧萧” [9]、“一炷寒香老病身”[10]、“两鬓已衰时未遇,数峰虽在病相撄”[11];贫病同袭——“长恐病侵多事日,可堪贫过少年时”[1]、“久贫身不达,多病意长违”[2]。当时很多士子在游历中贫病交加,有些甚至是衰朽残年还硬挺着在外漂泊,如蝼蚁一般轻易丢失性命的不计其数。赵匡在《举选议》中谈到“贫窭之士在远方,欲力赴京师,而所冀无际,以此揆度,遂至没身。”作为寒门士子中的一员,罗隐或许还是幸运的,他还没贫困到贾岛那种“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3]的程度,毕竟为钱鏐赏识,老年有托,在相对安定的生活中活到七十七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在长期贫病日益衰老,得志却遥遥无期的客游境况下,罗隐愁绪不断,这些复杂心态在他的诗作中展现无遗。如“病中霜叶赤,愁里鬓毛斑”[4],老病添愁,愁又越发增加老病;忧愁中看到的景物都似善解人意,“杏花疑欲伴人愁”[5];他想从愁中解脱出来,“两行垂露浣羁愁”[6],“愁倚长亭柳万条”[7],“蟾宫虎穴两皆休,来凭危栏送远愁”[8]。可是任何愁绪都难以轻易排遣,“别愁如疟避还来”[9],客游中抒发愁绪的诗作仍然连续产生。而且一个愁字难以概括罗隐的诸种心态,他充满了迷茫,云:“不知何处是前程,合眼腾腾信马行”[10],也充满悲伤和羞愧,说:“已悲世乱身须去,肯愧途危迹屡迁”[11]。一首《投所思》让人深刻感受到他的复杂心态:“憔悴长安何所为?旅魂穷命自相疑。 满川碧嶂无归日,一榻红尘有泪时。 雕琢只应劳郢匠,膏肓终恐误秦医。 浮生七十今三十,从此凄惶未可知。”罗隐客游诗中,泪、哭泣之类字眼层出不穷,悲伤随处可见。
书剑飘零之际,故乡和友人是安抚心灵的甘露。怀乡思友之情很自然成为很多游子包括罗隐的创作题材。不过罗隐的怀乡诗有着强烈的矛盾心态,他思恋家乡和亲人直至泪流,如“万里故乡云缥缈,一春生计泪澜汍”[12]、“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13]等诗句表现了这种情形。但又清醒地意识到“贫觉家山不易归” [14]、“家在碧江归不得”[15]。自己无名无业,或难以凑足回乡费用,或羞于回家乡。他想念友人,遇见友人欣喜异常,“别来且喜身俱健,乱后休悲业尽贫” [16],对和他有同样遭遇的寒士,罗隐没有他惯持的讥讽论调,而是温和劝慰,多多鼓励:“物态时情难重陈,夫君此去莫伤春。男儿只要有知己,才子何堪更问津。”[1]许多寄赠友人的诗作温情脉脉,格调明朗,如《魏城逢故人》一诗中“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情景交融,用笔简炼含蓄,允称名句。
上一篇:绅士与减灾备荒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