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述国有化的背景(2)

2013-07-14 01:18
导读:由于工党没有获得一个议会多数政府,因此1945年之前工党的公有制思想主要还是停留在言辞上而不是在行动上,但它为艾德礼工党政府的上台做了扎实的

由于工党没有获得一个议会多数政府,因此1945年之前工党的公有制思想主要还是停留在言辞上而不是在行动上,但它为艾德礼工党政府的上台做了扎实的理论宣传,使英国人们日益认识到,国有化不仅能够改善工人待遇、实现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而且也是对那些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一些特殊行业的控制方式之一。同时它为工党上台后进一步发展和实施这些政策奠定了基础。
三、英国传统工业部门发展的困境
英国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最初建立的工业部门,采用的工业技术,实行的经营管理方式,在当时都是最先进的,它们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使英国在19世纪变成了世界工厂。由于英国陶醉在“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的耀眼光环之中,上述“优势逐渐变成一种固定的传统,变成了墨守陈规的依据”。[15]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美德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国的崛起,进入20世纪的英国随着“世界工厂”地位的丧失而衰落了,原来的优势开始变为困境,变为包袱,这些包袱包括:陈旧的生产部门,墨守陈规的技术,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等等。陈旧的生产部门是指在英国经济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主要是传统的工业部门,新的生产部门发展迟缓。墨守陈规的技术是指英国企业界对待技术引进和技术力量培养两方面而言。英国企业界的基本态度在很长时期是保守的,它不愿采取国外的先进技术,也不重视技术教育,以至于在技术上缺乏创新,因循守旧。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是指在英国经济中长期保持了资本主义初期的那种传统的经营管理,无论是企业经营规模和组织还是企业的管理工作都大大落后于美国和德国。[16]
这一系列困境在棉纺织工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表一  棉织品输出(-)和输入(+)净额[17]
(单位:千吨)
国  别 1913年 1925年 1938年
英  国 -576 -377 -135
欧洲大陆各国 -167 -158 -123
美  国 -35 -37 -32
印  度 +249 +116 +67
中  国 +181 +127 +2
日  本 -3 -103 -234
表二  世界布匹和人造丝织品的产量和输出额[18]
(每年平均额:百万平方码)
 1910-1913年 1926-1929年 1931-1938年 1936-1938年
产  量    
布  匹 27,000 31,000 29,400 35,500
人造丝及混纺品 50 600 1,700 5,300
全部产品总额 27,050 31,600 31,100 40,800
输出额    
布  匹 9,500 8,550 5,950 6,450
人造丝及混纺品 — — 450 740
全部输出额 9,500 8,550 6,400 7,190
输出额对产量的% 35 27 21 18

表三  棉纺织工业中的纺绽数量[19]
(单位:百万锭)
国别 1914年 对总额的% 1939年 对总额的%
英国 56.0 39.9 36.3 24.9
欧洲大陆各国 36.5 24.7 40.9 28.1
亚洲 10.2 6.9 27.0 18.6
美国 31.5 21.3 25.3 17.4
其他各国 10.5 7.2 15.8 11.0
合计 194.7 100 145.3 100
  
棉纺织业在整个30年代面临日本和印度的有力竞争,在巴尔干和中东面临意大利的竞争,在拉美又有美国与之抗衡。同时,由于世界农业生产者收入的下降,廉价、低质的棉纺织品市场需求量增大,而高质量棉产品的市场则相应萎缩,这对于以低廉为优势的日本、印度的棉纺业是极为有利的,英国却因此受到打击。正如同表一中可以看出的那样,从1913年到1938年英国输出棉织品净额大约缩减了78%,而欧洲大陆各国的输出净额的缩减只有55%。输出跌落的这种差异是说明英国的棉织品出口原来主要是输往比较不发达的国家,例如印度和中国,而在这些地方英国的棉织品不仅受到当地生产发展的排挤,而且又遇到日本的竞争。二战前夕,英国完全丧失了最大的棉织品销售市场:印度和中国。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由于其他国家的竞争是在世界棉织品输出额普遍缩减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使英国的纺织工业危机更见加深了。[20]从表二中可以看出,棉织品输出额的缩减并不是人造丝制品输出的增长抵补得了的,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世界纺织工业的明显趋向是纺织工业产品行销国内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向国外市场所占份额则越来越少。在1910—1913年间,英国纺织工业的产品有三分之一以上用来出口,在1936—1938年间则已经不到五分之一了。
同时表三中的指标使人清楚地看到,二战前夕英国纺织工业生产设备非常落后于其它国家。从1914年到1939年英国在棉纺织工业总锭数中所占份额由39.9%降至24.9%,而亚洲国家所占份额则从6.9%增长到18.6%,欧洲大陆各国也增长到28.1%。
以上事例表明,这些困境不仅削弱了英国传统工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外流,利润率过低或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不仅影响英国经济的增长率,而且影响资本在这些传统工业部门的流向。这就产生了这样的矛盾:传统工业部门关系到国计民生必须存在,而私人资本不愿流向甚至抽回。因此,传统工业部门必须进行改造,而国有化是其首选。正如劳合•乔治于1908年辞去贸易大臣时证明说,在他的领导下“贸易部制订了铁路国有化的计划草案,在这个计划草案文件中包括了来自113家铁路公司经理的信件,他们一致表示实行国有化是唯一正确的步骤”。[21]
四、战后欧洲国家的国有化浪潮
“战争是一贴促使政府在社会保障和经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催化剂”,[22]战后初期,英法奥等欧洲国家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而实行了国有化,从而掀起了一次国有化浪潮。
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惨重的损失,毁坏的建筑物达20万座,无家可归者有600万人,战争中死亡人数共计63.5万人,58.5万人因战争而致残,250万英亩土地因战争而不能耕种,3700多万英亩土地因无耕种而荒芜,德国的占领又使法国耗费二万亿法朗(按1938年价格计算)[23]。由于战争,法国的社会秩序也很不稳定,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十分激烈,戴高乐政权面对满目疮痍的法国经济和社会状况,试图通过国有化、结构改革以及计划化,使国家有效地干预国民经济活动,恢复生产,稳定社会。戴高乐将军在谈到国有化时指出:“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电力、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所以为了法国的经济达到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就必须最大规模地开发这些资源,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事实上,只要国家负起拨款投资的重担,它就必须直接掌握资金。准备通过法兰西银行和各大信贷机构的国有化来实现这一点。”[24]另一方面,法国的民主和左翼力量也因期积极参加抗德的斗争而迅速增强,如在法国战后的第一次大选(1945年10月)中,法共获得选票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第一大党。他们从改造社会,实行民主出发,也强烈要求实行国有化。

上一篇:大众文化的本土化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