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述国有化的背景

2013-07-14 01:18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论述国有化的背景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述国有化的背景一、艾德礼工党政府前英国的国有化历

论述国有化的背景

一、艾德礼工党政府前英国的国有化历史
英国的国有化萌芽很早就产生了。1657年,英国就成立了邮政总局,由国家经营邮政业,然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国有经济进展不大,企业国有化的程度远远低于德国。虽然在20世纪初美、德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方面已经或将要赶上英国,但英国凭借其海上霸权,广大的殖民地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仍能维持着帝国的统治,而不需要国家更多地干预经济生活。从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上来说,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经济学派在英国政府制订经济政策时居于主导思想的地位,英国一贯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英国迅速地把经济纳入战时轨道,煤矿、铁路和有关军用物资的企业暂归国家经营,政府管理工业原料、进出口和产品价格,投资建造了近四百个军需工厂。但战争结束后,政府仍取消对私人企业的管制,所建立的军火工厂也卖给私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和三十年代大危机的冲击下,英国的经济每况愈下,在客观上需要国家进行强有力的干预。同时,英国国内左右两方面要求国有化的呼声也日益增高。除工党积极主张国有化和国家干预外,保守党和自由党的一些议员也思考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能否“合成” 的问题。早在1908年, 年仅33岁的商务大臣丘吉尔在议员竞选演讲中主张“ 建立国营工业和运河的国有化”,并极力赞成财政大臣劳合•乔治提出的包括失业和残疾的保险计划。[2] 1926年, 英国成立了中央电力局,负责协调全国的发电、供电系统,并架设了13.2万伏的高压电网, 1927年成立了国有的英国广播公司 (B.B.C),1933年伦敦旅客运输公司成立,1934年,英国成立了一个“未来五年小组” 的“压力集团”,积极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该小组在1937年出版的《未来五年》一书中指出: “历史上的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完全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思想与国家掌握所有权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思想之间——的论战, 如果用当前现实主义的眼光来看, 似乎大大地离开了题目。 因为很明显, 我们的实际制度在今后很多年内无论如何将是一种混合的制度;我们的经济将在很不同的程度和方式上, 既包括国家直接所有和控制,公有或半公有企业的管理,并且也包括在适当的公共管理的结构内将继续存在的私人竞争企业的领域。”[3]保守党议员麦克米伦还于1938年出版了《中间道路》一书,主张中央统一计划,改组工业生产和分配。[4]遗憾的是,上述两书的观点在当时的国民政府的议会中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1939年,长期接受国家资助的帝国航空有限公司归为国有,合并为英国海外航空公司。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面对强大的纳粹德国,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必须将几乎所有经济部门都掌握在国家的手中,如同一战一样,战争使国家从经济后台走到了前台。战争开始后,英国就成立了许多管制经济的机构,例如,铝的管制由英国铝公司主持,钢铁管制由英国钢铁联合会主持,有色金属由英国金属公司主持,硫酸管制由帝国化学工业公司主持。经济管制机构的任务就是负责为国家订货,分配国家的投资、原料和津贴,用国家预算建立和装备新的工厂以及调配劳动力等。同时,战争使英国政府权力大大加强,工业实现了空前的集中。按照1941年初的工业核心计划,在万余家民用企业中有3500多家实行了合并。公平牺牲的要求在战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体现。工党理论家拉斯基在分析了战时英国社会动向之后曾指出,英国正处于历史上这样一个转折点,迫切需要一份巨大改革的菜单,不然的话,革命者对于这些人就会具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5]而且英国民众也认为在战争期间的“战争管制与国有企业的运作并没有本质的区别”。[6]
由此可见,国有化在工党1945年执政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只是程度的规模很小,但却使英国人们开始熟悉了国有化究竟是怎么回事。因此艾德礼工党政府的国有化政策对公众来说并不是一件特别陌生的事,也不是英国人们根本不可接受的东西,相对于自由放任政策来说,只要国有化政策能带来更多的利益,英国人们就能接受它。
二、英国工党的公有制思想
在英国,个人拥有一定的财产尤其是土地,被认为是独立公民权的必要条件,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捍卫私人财产权。[7] 因此,个人拥有财产的多少与选举权挂起钩来了。这种传统的观点,在19世纪受到了挑战。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大并趋于完成,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腐败现象蔓延,财富甚至可以作为购买选票操纵选举的手段。许多激进和改良的个人和团体认为, 私有财产是造成社会不公平和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希望从根本上消除财产的私人占有制度。 成立于20世纪初期的工党在反对私有制问题上, 主要针对的也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严重不公现象,即 1%的人拥有70%的财产,并认为私有制是生产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1918年以后,工党开始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向政治角度转变,认为大量财产的私人占有不仅仅是不公平和低效率的问题,而且它对民主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于是,工党内部的一些思想家提出了公有制的设想。在1918年的工党年会上颁布的工党党章中,将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工党的目标”在党章中确定下来:“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对每一工业或行业所能做到的最佳民众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确保体力劳动者或脑力劳动者获得其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可行的最公平的分配。” [8]这就是著名的工党社会主义信仰条款,简称“第四条”。它“毫无疑问,今天是工党的信仰和展望,明天将是工党成为20世纪大党的保证。”[9]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918年后, 生产资料公有制被工党认为是英国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必要条件,[10]这种一致性反映在两次大战之间的一系列的理论和政策上。在工党党章颁布后不久,1918年6月, 在党章公有制条款和1916年费边社文集《如何吸取战争的教训》的基础上,工党颁布了其历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工党和新社会秩序》(Labour and New Social Order), 将党章规定的目标具体化。该文对提高公共服务,最低工资、工业法规的修订,提高学生毕业年龄,失业保险,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提高税收等做出了详细规定, 并许诺对矿业、铁路业、码头、电力等行业实施国有化。[11] 这个纲领文件“是一个充满信仰和热情的宣言……是一个毫不妥协的社会主义者的文件”。[12]整个20年代, 工党都在为建立工党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社会进行准备工作,希望获得下院的多数以保证其上台组阁,实行国家控制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国家对社会服务业的控制。1927年,工党发表了《工党与国家》 (Labour Party and Nation),该文件强调了工党关于国家干预和控制的政策思想,保证在工党上台后,将扩大社会服务的范围,在基础工业实行国有化。1931年大选失败后,工党决心在党章确定的目标下,加快步伐地走下去。 1934年的政策文件《为了社会主义与和平》 重申了《工党和新社会秩序》的大多数内容,并且扩大了原来设想的国有化部门的范围,包括对交通、化工、银行、煤铁钢、造船、电机、纺织、信贷、保险等行业实行国有化和公共控制。1935年工党的大选宣言中, 提出了对银行、煤矿、交通、电力、 钢铁和棉纺业的国有化。[13]  1937年的政策文件《工党的现实纲领》, 制定出工党在上台后的五年任期内可以达到的计划, 明确表明工党执政后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共同体。 1940年,工党公开宣称:社会主义的英国已不再是乌托邦,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目标。[14]
上一篇:大众文化的本土化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