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妇女社会地位沦落的原因(3)
2013-08-03 01:13
导读:此外,我们还看到,学术思想与儒家大唱反调的墨家,与儒家大相径庭的法家,也都提倡男女有别。墨子说:出入有节,男女有辩[66],其所以盖建房屋,除
此外,我们还看到,学术思想与儒家大唱反调的墨家,与儒家大相径庭的法家,也都提倡“男女有别”。墨子说:“出入有节,男女有辩”[66],其所以盖建房屋,除避寒暑的用途之外,就是“以为男女之别”[67],而“别”的最佳选择是将妇女禁锢在家中,使其“纺绩织纴 ,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缲”[68],忙碌于她们的“分事”;法家商鞅则把男女有别列入“义”的范畴,说“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69],韩非甚至把男女无别视为亡国征兆:“后妻淫乱,主母畜秽,内外混通,男女无别,是谓两主,两主者,可亡也”[70]。于是,代表“农与工肆之人”利益的墨家也在下层社会施加影响,以推行富国强兵之术受到权贵器重的法家在上层社会发挥作用,就促使儒家“妇道”教化的传播更加迅速、普遍。
这样,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社会开始全方位启动进入男人统治时代,历史所赋予的这种使命便需要妇女进一步作出牺牲,来为这一转型的时代列车铺垫轨道,为构筑男性的神圣政治殿堂添砖加瓦,而她们却被戴上了礼教枷锁,在不断付出中一步步走向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