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邓小平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2)
2013-08-07 01:12
导读: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突破了以计划和市场来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禁锢 首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突破了以计划和市场来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禁锢
首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方面,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标志。“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这些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人们对市场经济认识的误区,同时也加强了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邓小平1985年在谈到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的时候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的这个论述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通过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特点的分析总结出来的。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而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于能够带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把经济搞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其次,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市场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是开放的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在各种资源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在国内市场,还在国际市场,不仅包括有形的资源,还有无形的资源,都并入了市场调节的轨道。而且,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方式,各个国家在这个整体的大市场经济环境下,都要遵循统一的市场法规和市场规则,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和唯一选择,否则的话,将只会是混乱一遍。中国作为整个世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只有而且只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打破闭关自守的状态,使我国经济和
世界经济接轨,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衔接,才能加强和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合理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和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更好的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为社会主义服务。
打破对计划经济的迷信,破除对市场经济的禁忌,不但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利用市场经济,而且还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把资本主义制度下所积累起来的一切有利于社会化大生产、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的经验和经营方式等,并把它们拿过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邓小平关于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大突破,跨越了社会主义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道鸿沟。
(二)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拓宽了借鉴和学习资本主义的领域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如何才能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现实,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严峻课题。对此,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将外国的东西引进来作为未来发展起点的战略选择,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1、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技术和成果,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
在当代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得到发展。中国是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巩固,必须有赖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必须以社会主义的大生产为基础。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善于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早在1977年9月5日,当外国客人问及中国加速现代化的重点时,邓小平说:“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是要使用世界上的一切先进技术。搞现代化,理所当然不是拿落后的技术作出发点,而是用世界的先进成果作出发点。” 同月29号,他又强调说:“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末,我们就是有希望的。如果不拿现在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创造条件,努力奋斗,恐怕就没有希望。” 因此“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闭关自守、固步自封是愚蠢的” 。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共同标志,是人类创造和拥有的共同财富,它本身并没有意识形态性和阶级性,对任何社会制度,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资本家拿来为资本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国家照样可以而且应当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起点低、科技发展十分落后、人才资源还相当匮乏的国家更应该如此。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所以,我国更要大胆地实行“拿来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认识落后,才能改变落后。学习先进,才有可能赶超先进。……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作用不可低估,但毕竟是促进发展的外部因素。所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必须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邓小平明确指出:“要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吸收过来,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当然,这不是简单地吸收外国技术,自己还要有所创造。” 我们“引进技术改造企业,第一要学会,第二要提高创新。”
2、通过引进外资,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而自豪,甚至把利用外资看成是对资本主义的某种妥协。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资金的短缺,对此,邓小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指出:“吸收外国资金肯定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今天看来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补充。” 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是解决我国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有效方法,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在1985年还说:“我们要开放,不能收,要比过去更开放。不开放就发展不起来。我们本钱少,但可以通过开放,增加
就业,搞税收,利用地皮得点钱,带动发展各行各业,增加财政收入,获得益处。” 当时,有些人担心中国引用的外资数额太大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 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同外国人合资经营的实际收益,大半是我们拿过来。不要怕,得益处的主要还是国家,是人民,而不会是资本主义。“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