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邓小平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3)
2013-08-07 01:12
导读: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吸收国外境外间接投资,包括国外各种贷款、存款及在国外发行的债券、股票等;二是吸收直接投资,包括合
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吸收国外境外间接投资,包括国外各种贷款、存款及在国外发行的债券、股票等;二是吸收直接投资,包括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独资经营、补偿贸易、租赁业务等;三是接受国外的各种无偿援助。利用外资来发展经济,不仅解决了我们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还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如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扩大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引进先进技术、人才,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实践证明,利用外资,扩大了我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3、引进国外的人才和管理经验,尽快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同时,邓小平也特别重视引进国外的人才。在1977年他就明确指出:“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派人出国
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我们还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 1983年他又提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不要怕请外国人多花了几个钱。他们长期来也好,短期来也好,专门为一个题目来也好。请来之后,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其倡导和支持下,我国陆续引进了大量的外国人才来帮助我们建设,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才交流的规模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大和增加。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的经济制度,特别是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完全是计划经济的模式,这与现代经济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邓小平认为,具有几百年经济管理经验的资本主义国家许多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
法学习。不仅新引进的企业要按人家的先进方法去办,原有企业的改造也要采用先进的方法。”“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法、管理方法、发展科学的方法,我们社会主义应该继承” 。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是这样,在
行政管理方面也是如此。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至于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的效率,资本主义国家比我们要高。在我国,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严重得多,所以,必须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与现代化相一致的先进管理经验来克服我国在改革过程中所面对的某些制度问题,如我国的干部人事管理,加强民主与法制等。我们通过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的人才和管理经验,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越来越处于有利的地位,并以较快的速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另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一些全球性的问题,如人口、环境、资源、跨国犯罪等的解决,也需要我们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三)建立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创造了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
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这一国策的实行及其不断深化,为我国在改革的过程中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提供了制度支持和基本条件。正如邓小平自己所言:“我们现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多条件,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没有,现在有了。……比如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是那时候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后来‘四人帮’搞得什么都是‘崇洋媚外’、‘卖国主义’,把我们同世界隔绝了。……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了今天这样的、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 那么,我们就应该全面对外开放,积极创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新形式。
1、创设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和利用资本主义的窗口
早在1979年4月,邓小平在听取了广东省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于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划出部分地区试办特区。经济特区的“特”就“特”在:特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依靠向国外、境外筹措;特区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特区在经济政策上,给外商以特殊的方便和优惠;特区的管理,赋予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中国大学排名
“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 实践告诉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我们搞的是经济特区而不是政治特区。1992年邓小平再次视察深圳、珠海后,明确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 它们不但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还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所以,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要像个小脚女人,迈不开步子,不要被“左”的思想所束缚。
2、鼓励三资企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 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实践证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不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鼓励“三资”企业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和发展,这样“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场”。“这样做不会也不可能破坏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倒是觉得现在外国投资太少,还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因此,‘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据统计,到邓小平同志逝世的1997年,我国“三资”企业累计达304866家,实现利用外资达2218.71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允许三资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对引进国外的资金,缓解我国发展的资金压力,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