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邓小平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4)
2013-08-07 01:12
导读:3、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开创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新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我
3、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开创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新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也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并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处理不同类型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把处理
国际关系的原则运用到我国的统一问题,是邓小平的伟大创举。他认为:“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
其实,“一国两制”构想,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或者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一国两制”是指:“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比如香港、台湾。” 大范围社会主义和小范围资本主义和平共处,这就把“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延伸、扩展到了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邓小平这一深得人心的构想,是极其科学而艺术地把辩证法关于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思想应用于实践的又一典范。它既体现了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从而成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创举。
“一国两制”的实施,把利用资本主义扩展到了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范围。一方面,“一国两制”保留、容纳了港、澳、台地区原有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是对这些地区资本主义的全面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把港、澳、台地区作为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纽带,利用他们同世界各国有着广泛密切联系的有利条件,扩大对外开放,及时掌握国际市场的变化,提高大陆社会主义的应变能力和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针对有人担心港、澳、台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会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问题,邓小平的回答很坚定: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即10多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在小地区、小范围内搞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可以搞几十年、上百年。“我们相信,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可以说,“一国两制”开创了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的新形式,这在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个伟大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