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殖民主义与现代化的开启(2)

2013-08-09 01:05
导读:20世纪30年代末,一位曾在该地区当过传教士的英国人RP法洛(RPFallows),又来到所罗门群岛,在他的倡导下,展开了一场运动,倡导在所罗门群岛建立自己

20世纪30年代末,一位曾在该地区当过传教士的英国人R•P•法洛(R•P•Fallows),又来到所罗门群岛,在他的倡导下,展开了一场运动,倡导在所罗门群岛建立自己的地方领导机构,或称“议会”,以促进当地人的参与政治。这一运动由于受到欧洲传教士和政府的坚决抵制,法洛被驱逐出镜,运动失败[18](P283-4)。但此后,地方官员开始鼓励所罗门群岛人参加政治生活,由他们自己来维护法律和秩序,并自己解决当地事务。随后建立了由头人、酋长和村社长者组成的土著人法庭和市镇议会,土著人更多地卷入政治生活中,有力地推动了政治现代化发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断了这种进程。
从二战后至独立前,在土著人发动的马西纳运动的推动下,殖民政府支持各地成立土著人地方政府和地方联邦委员会,以促进土著人的政治参与和对当地事务的决策。在1950年,为促进所罗门群岛人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全国性的政治机构,英国政府提名少数所罗门群岛人参与当地地方委员会。在地方委员会的基础上,各种次一级的地方机构也纷纷建立,权力开始由中央流向地方。与此同时,在所罗门群岛成立了一个立法委员会(Legislative  Council),由22人组成,其中包括6 名所罗门岛人。立法委员会负责制定管理所罗门岛居民及外国人的法律。1970年,一个由27名成员组成的治理委员取代了立法委员会,所有这些措施及机构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方能更有效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1974年,在英国政府的推动下,治理委员会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地方委员会的职责和功能,地方委员会负责管理的事务遍及农业、公共事务、医疗保健、教育及各项地区行政事务。随着殖民地,日益向独立方向发展,殖民地的行政、立法及司法制度日趋完善,并吸收一些当地人自己参与政治。但所有这些政治体制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英国殖民当局的一手操纵下实现的,英国官员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他们并不能完全了解当地事务,且一切考虑均出于英国的根本利益所在,因而所罗门群岛建立的现代政治体制有着根本的缺陷。但是,毕竟在这块极原始的土地上发展了较先进的现代政治体系,整个社会移植了一套与其宗主国相似的立法、行政及司法制度,并促进了教育、卫生、福利等发展,奠定了所罗门群岛现代国家的基础,开启了政治现代化的大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二)斐济式的间接治理
19世纪初期,在斐济已形成了较大的部落和酋长制度,在酋长们相互争权夺利的战争中,卡科巴乌(Cakobau)成为一支最强大的力量。1871年在许多东部酋长及欧洲势力的支持下,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府,卡科巴乌成为第一个斐济政府的首脑。卡科巴乌政府具有许多英国内阁政府的特征,并制定了一部正规的成文宪法,政府在宪法之下运作。最高统治者是君主,并设有立法大会、枢密院和司法制度[19](P54-62)。这届政府是卡科巴乌仿照英国模式,进行政治现代化的第一次尝试。但这个斐济政府很快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不得不寻求英国帮助。1874年,英国正式接管斐济,宣布斐济为直辖殖民地,权力向殖民政府手中过渡。斐济第一任总督戈登(Arthur Gordon)通过与东部酋长合作,建立一种间接治理机制,殖民地事务表面上由酋长们全权负责,欧洲官员通过监督酋长们的行为从而最终取得控制权。在殖民统治有意识的推动下,东部酋长制成了斐济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东部酋长制长期居于统治的中心,对整个殖民时期乃至独立后的斐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在东部酋长制治理下强调的全国的文化、社会和语言的同一性,而抹杀了在斐济社会中早已存在的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别。到后来,由于在斐济种植园中大量引进印度劳工,导致印度族斐济人超过了土著斐济人,以维护土著斐济人利益为核心的东部首长制遭到中西部地区及印度族斐济人的广泛抵制,并带来社会的动荡。
为了达到间接治理的目的,在总督戈登的精心筹划下,斐济建立了一整套的政治统治体系——土著政府体系。在独立的中央政府之下,全国分为十二个省,由主要酋长担任省总督,省下又划分若干地区,由次一级别的酋长担任长官,在乡村一级,任命头目管理地方事务。[20](P52)此外,还成立了大酋长委员会,作为立法的咨询机构。这种行政体系和大酋长委员会主要是建立在东部酋长制的基础之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1943年开始,斐济许多行业的工人开始罢工,包括矿工,种植园工人,尤其是印度族斐济人。在殖民势力的张罗下,1945年斐济建立了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即斐济人政府(Fijian Administration)。这个政府负责管理土著斐济平民,协调他们的日常活动,建立自己的税收和司法制度,当时的总督米切尔(Michell)在谈到创立斐济人政府的原因时说:“有必要拓宽土著人对殖民政府支持和协作的基础。”[21](P147)斐济人政府强化了东部酋长制,进一步以制度形式强调了土著斐济人和印度族斐济人之间的分歧,从而达到殖民主义“分而治之”的目的。1949年制定了地区议会,省议会,大酋长委员会的选举制度。以上这些改革,使斐济人似乎得以更多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1961年殖民政府实施政治变革,逐渐将权力移交到土著人手中,并实施内阁制,改革立法委员会。至1963年进一步加快了政治改革的步伐,殖民政府支持殖民地政党政治的发展,并准备于1965召开制宪会议。在英国的操办下,选举产生了新的立法委员会,这个新的立法委员会成员由大多数成年男女投票选举产生;但被选举人受到财产限制,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参加选举的人必须上交£50押金。虽然土著居民有更多的人参与了选举,但新的立法委员会的权力仍十分有限,实际权力仍掌握在总督及其顾问委员会手中(大部分成员是宗主国公务员)。英国并不希望现代民主政治在殖民地走得太快太远,总是企图以尽量不损害宗主国利益、维护殖民治理为前提的。直到独立时,大多数斐济人还没有参与民主政治机制的经验,印度族斐济人更是被排斥在殖民地主流政治之外,但它毕竟开启了该国的政治现代化。
一般来说,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将殖民地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中,建立殖民管理体制;第二,按照殖民国家自身的模式,将自己的政治体制移植到殖民地,建立行政、司法等机构进行管理;第三,政治体制本土化,即通过选举、地方自治、建立政党等形式,将殖民地居民吸纳到殖民政治体制中来[22](P213-214)。从南太平洋各岛国自殖民时期的政治现代化历程来看,虽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在具体操作上各有其特性,但从总的来说,作为殖民地,南太平洋岛国也经历了这一基本的过程。到独立之前,宪法、选举制、议会制、政党政治已日益发展并得到完善,为独立的政治工作发展打下了基础,从二战后至各国独立的这段时间,是南太各国现代政治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殖民地走向自治,而且形成了各国政治未来发展的框架。”[23](P259)
上一篇:弗莱的文化理论价值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