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殖民主义与现代化的开启(3)

2013-08-09 01:05
导读:宗主国依据土著居民的传统特点,按照自身模式,将自己的政治体制移植到南太平洋各群岛,建立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机制进行统治。但不同的殖民地有其

宗主国依据土著居民的传统特点,按照自身模式,将自己的政治体制移植到南太平洋各群岛,建立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机制进行统治。但不同的殖民地有其自身的特色,如在所罗门群岛,主要是在集权化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政治体制。而对斐济等国的治理,又以强调“土著人利益至上原则”来实现分而治之的政治体制。宗主国为各殖民地强加了一部现代国家机器,这部现代国家机器在不断的运行中,不断地演进变化,不断适应殖民地人们的政治要求和宗主国统治的需要,同时也受到整个世界历史大潮流的深刻影响和作用。但从总的来说,西方殖民势力由于最早步入现代化发展行列,“作为现代化的始作俑者,它们也担负起现代化的布道者的角色,它们也曾以入侵者的身份将现代的观念和体制传播到地球上的各个角落”[24](P181)。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25](P70)殖民势力对南太平洋岛国的统治同样也担负起了两个使命。南太平洋地区各岛国,长期以来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原始落后状态中,这种隔绝状态在殖民势力的努力下被打破了,接踵而来的必然是原始落后状态的改变,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发生变化一样。殖民入侵带来了先进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冲击着原始的社会形态,并为他们移植了相应的现代国家机器,殖民主义打开了该地区迈向现代化的大门。但“彻底的现代化是一个需要动员极大的人力物力资源的革命过程。除非它牵扯到根本的民族利益,没有一个监护国会承担这种服务”。[26](P193)不论直接治理还是间接治理,殖民势力都必须在不同程度上依赖当地人的传统的权威来维持其统治,并且,依靠传统的政治统治来维护殖民统治,可以使宗主国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因而,殖民势力对殖民地的现代化改造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畸形的。而且,殖民主义的影响一般又只在社会发展早期阶段产生影响,同时,从长远来看,这些影响也伴随着根深蒂固的缺陷。获得独立,自主走上现代民主政治道路是南太平洋各群岛人们最迫切、最艰难的现代化过程。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3殖民主义与经济现代化
西方殖民主义的殖民侵略,其主要目的是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原料和市场问题,但南太平洋各群岛由于地域狭窄、交通不便、人口稀少、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因而对殖民主义者来说,其经济价值非常有限。引导西方殖民势力向这个地区渗透的,仍然是贸易。
传统上,几乎所有的南太平洋地区的本土人口都是靠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给经济为生的,有少数村社以打猎和采集为生,也有靠打鱼过日子的,有些沿海和岛屿居民也参与广泛的贸易,但耕种是最主要的,各村社或氏族世代生活在较为固定的土地上,土地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大部分地方,土地所有权在村庄,人人都有权得到土地。例如在西萨摩亚,在已占用的地区,至少有80%的土地是村庄土地。[27](P152)社会经济是单纯的,任何超过生活必需以外的产品一定是共同享受的。南太平洋地区处于原始的经济状态之中。殖民主义将许多现代经济因素带入这一地区,对这个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殖民主义对土著人经济生活的影响
南太平洋地区的檀香木、可可和丰富的渔业资源所具有的利润吸引着商人们,贸易推动殖民活动。随后,许多人移居南太平洋群岛,并在此定居下来。他们中的一些人,尤其是美洲人和欧洲人,虽然只是极少数,却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开始促进岛上经济生活的发展。虽然大部分岛上居民固守传统的生活方式,但随着欧洲的铁器、针、棉花的输入,岛上居民也开始购买这些货物,尤其是对金属制品和进口纺织的需要增多,仅仅在1851年,西萨摩亚就进口了80000至100000码棉布。[28](P103)贸易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椰子是大多数岛屿上的重要经济作物,在西萨摩亚、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等地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椰干中提炼出油来是有利可图的事情,从1842年开始,欧洲人开始从各海岛上往外运送椰油,带动了各村庄椰子的生产,1850年时,据说每一个村庄都在生产椰油。椰干的生产在相当长时期内居于重要地位,在19世纪到20世纪之交,西萨摩亚年产量约6500吨,到1914年前,平均每年大概有10000吨。[29](P105)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按作物面积计87%,按产量计90%的土地生产椰子产品。[30](P69)椰干是许多岛屿具有相当稳定市场的作物,尤其在种植园中较多种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有椰园670个,椰子产品不但具有长远有利可图的前景,椰子产品的外销和卖价也通过椰干销售管理局的经销得到保障。椰子的生产促进了当地生活方式的改变。此外,随着殖民者的到来,种植园城市基础建设,道路建设日益发展起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也为当地人提供了相当多的就业机会。许多当地人走出村社,卷入到殖民主义的经济活动中。在1897年至1900年,在汤加南罗得西亚的矿厂中,有大量的土著人充当劳动力。[31](P66)这种流动劳动力离开传统的束缚他们的村庄,开阔了眼界,转变了经济观念。尽管刚开始时,这种变化还只发生在少数思想较进步的人身上,但最后,它导致了整个社会观念的重新定向,[32](P2)伴随欧洲殖民主义而来的先进的生产技术、贸易、经济作物的种植,不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模式,而且冲击了土著人的思想观念,他们中间已有少数人开始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二)外来人种植园经济对当地经济生活的影响
可可、椰子、咖啡、糖等,是这些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传统的经济活动仍相当重要,但经济增长的焦点在于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非本土人口从事种植园经营。种植园制度溯源于中东和地中海地区,但只有当欧洲人开始对新大陆热带地区进行商业性开发以及随后几个世纪扩展到东南亚、非洲和太平洋岛屿时,才发展成为它的典型方式。因此,当欧洲人用他们的资本和首创精神在殖民地组织当地的和外地的劳动力来开发当地丰富的物产时,种植园经济得到了发展。种植园是殖民扩张的机构,它把三种分散的因素拉到一起,结合起来利用新世界的自然资源,这三种因素就是:工业奴仆的劳力,欧洲移民提供的资本,以及种植园主的管理活动。[33](P60)在西萨摩亚,1865年在木利法努亚建立了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种植园。以后又相继建立了许多种植园,棉花、椰子、可可、咖啡是这些种植园中的主要作物。在西萨摩亚乌波卢北坡下部威勒勒和萨累莫阿之间的种植园拥有产果的椰子8,000英亩,可可150到200英亩,咖啡50-75英亩。[34](P201)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托管领地,共有椰园670个,橡胶园70个,可可园435个,咖啡园261个。[35](P69-73)在斐济,制糖作物的生产超过了椰子和可可等的生产,到1885年,种植园的糖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66%。[36P73]同样在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外来移民尤其是欧洲人相继建立大大小小的各类种植园。
上一篇:弗莱的文化理论价值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