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殖民主义与现代化的开启(4)

2013-08-09 01:05
导读:南太平洋群岛种植园制的兴起与推广,对该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种植园经济以商业性农业为基础,需要较大规模的

南太平洋群岛种植园制的兴起与推广,对该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种植园经济以商业性农业为基础,需要较大规模的土地。为了维护移民获得土地,殖民当局必然在土地制度问题上进行重大改革,因而冲击了当地人的传统的土地所有制。第二,种植园经济依靠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大量当地人到种植园中劳动,获取报酬,冲击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而大量外来契约劳工的引入,对当地社会以至以后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契约劳工的引入,部分影响到土著社会的血统,这些契约劳工的契约期满后,许多人就在当地定居下来,于是和当地人争夺土地、就业机会、政治权利等。在斐济的蔗糖种植园的发展中,大量印度人作为契约劳工来到这里,并定居下来,甚至于人数超过土著斐济人,种族之间的矛盾在斐济尤其突出。第三,这些种植园存在着走向专业化的强烈倾向——为市场生产单一作物,它们主要种植一两种作物以供国外市场需要,如椰子、可可、咖啡等。从根本上说,单一作物制是导向世界属于专业化的经济竞争的选择性影响的结果。[37](P56)这种单一作物制沿续到独立后,依赖某一种或几种作物的出口,出口的价格、数量受到国际市场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严重阻碍了各国的经济独立和现代化的发展。伴随殖民主义而来的对该地区经济的开发,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经济基础,也为他们建立起了新的经济结构,从而开启了南太平洋岛国的经济现代化之路。
(三)建立脆弱的工业体系基础
在南太平洋各岛屿上,农业及经济作物是经济的支柱。国内市场极为有限,资源也较匮乏;殖民势力把对该地区的经济开发的重点放在农产品生产上,由外国人开设的企业经营外销;加上靠近澳大利亚,容易从澳大利亚买进工业品;此外,殖民主义开拓殖民地,其中一个主要目的是攫取销售市场,自然不会竭力扶持殖民地的工业发展,这一切便导致该地区工业发展缓慢。以致迄今为止,工业发展在经济体系中只起次要作用。在殖民时代,建立了许多为种植园经济作物出口加工的一些小型加工场,如可可发酵场,椰肉干燥场等;还有一些所谓“轻”工业,如工业五金、机械和车辆修配行业,食品、饮料和烟草行业;锯木、细木作业及其他杂项行业,但这些行业大都规模较小。同时,殖民主义出于自身的利益和考虑,为了达到掠夺更多财富的目的,在殖民地开展了一些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机场等,并对工农业的部分部门进行了相应扶助与建设,从而为南太平洋地区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南太地区的工业现代化在殖民时代虽有所起步,却终究是该地区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制约因素。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从情感上说,沦为殖民地是国家灾难和民族的不幸。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若不是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给传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些国家和地区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发展到商品经济的阶段,开启其经济现代化的步伐。殖民主义促进和加快了商品经济的孕育和发展,使南太洋各岛屿跨越经济发展的某些阶段,卷入到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之中。一些物质基础,尤其是近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工业的初步基础,客观地看来,被当地人民所继承,为独立后追求经济现代化发展道路开启了大门。但依赖殖民主义开启的现代化步伐,如同政治上殖民扶植一样,存在根本的缺陷和局限,导致这些地区在独立后存在种种困境与迷途。
3.4基督教与南太平洋社会
欧洲人对南太平洋地区的殖民活动是由经济贸易、政治治理和传教三部分共同构成的,除了扩大殖民势力的影响,在新发现的地区传播基督教和所谓文明是殖民主义的一项重要目标。在最早来到南太平洋群岛的外来移民中,传教士占了主要部分,并对该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教士请求本国政府对该地区进行殖民,殖民政府也极力庇护传教士的活动,二者互相推动,共同构成对殖民地的控制,并在重建殖民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互相促进。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南太平洋各岛国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该地区居民皈依基督教这样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在南太平洋各岛屿上,当地人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原始的宗教。这些原始宗教大都信奉对神灵或祖先的崇拜。在大约19世纪上半期,欧洲传教士开始在南太平洋各岛屿传教。1830年,两名欧洲传教士来到斐济的拉巴肯岛。1835年,又有两名卫斯理教传教士来到这里。其他岛屿上也到处都有了传教士的活动。在外来宗教主要是基督教的冲击下,到19世纪中期,几乎所有的波利尼亚居民都在酋长们的带领下走进了教堂,就连位高权重的国王比如汤加国王,以及萨摩亚所罗门的高级酋长们都皈依了基督教。[38](P7)美拉尼西亚居民同样如此,国王和酋长以皈依基督教来换取欧洲殖民势力对他们在互相争战中的支持。在汤加、所罗门、新几内亚等地,基督教的传播是以村庄或氏族为单位推进的,教堂和教会主宰了当地人的生活。在所罗门群岛的夸拉阿依(Kwara'ae)东部,1931年就有140个土著人加入了南海福音教会(SSEM)。1933年,一位地方官员说:“如今几乎所有的夸拉阿依土著人都是基督教教会成员了。”[39](P156)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基督教成为了土著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大学排名


在殖民到来之前,南太各地区尽管已经有了各自的宗教,有他们崇拜的神灵和偶像,和一定的宗教仪式。他们的原始宗教是其传统社会中的精神力量和宇宙秩序的象征。但没有哪一个殖民地,出现南太平洋地区这样彻底地皈依基督教的现象,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对该地区的影响是深远的。基督教作一种外来宗教,它是一种较理性、系统、有秩序和具有相对现实性的宗教。同时基督教有既定的组织机构,神学人员与既定教会,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基督教还与现代化和英语联系在一起,因而南太平洋地区人们对基督教的普遍皈依,是该地区人们在西方现代化冲击下,传统社会秩序和宗教支柱发生了深刻危机,传统宗教力量失去力量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宗教支柱和庇护的一种反应,是对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精神的转变。不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意义上看,南太地区的基督教“将其信仰者引入一个更开阔复杂的世界”,使他们了解殖民统治秩序,了解一个扩展了的物质和精神的社会。[40](16)在各岛屿上,殖民到来之前,大多处于多个分散孤立的社会中,缺少传统的政治中心,部落间争斗不断,仇杀不断,难以形成一个统一有序的社会秩序。在基督教理性、系统、有序的观念中,建立统一政治和经济中心,有助于该地区民族意识和统一国家观念的产生。正是在皈依基督教的过程中,在南太平洋社会创造出新的社会和文化机制,以适应新的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伴随基督教而普及的英语,为传教需要设立的教会学校,有助于提高当地人的文化水平。这些都有助推动南太平洋地区的现代化发展。但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的伴随殖民侵略而来的宗教,也遭到持续的抵制,皈依基督教并不能最终解决殖民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根本冲突。[41](P166)教会学校也只对小孩和成人提供一些最基本的读写书算方面的教育。[42](P166)
上一篇:弗莱的文化理论价值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