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⑧a.你没有他有钱。
b.你没有他有一百块钱。
(二)状态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着重于对事物状态的描写,不表示量的差别,所以也不用程度副词来修饰。一般的比较句(例如“比”字句)中状态形容词是不能充当比较结果的。但是经我们发现,在“没有”句中,有时会出现状态形容词充当X的情况。如:
⑨但我并不是说:陈先生是,章周两先生是法家,——中国现在,家数又并没有这么清清楚楚。(鲁迅《华盖集续编》)
⑩他便在书桌旁坐下,正对着眠床;看靖甫的脸,已没有昨天那样通红了。(鲁迅《彷徨》)例⑨的“清清楚楚”的原式“清楚”是性质形容词,但重叠后带有明显的描写性,成为状态形容词,和⑩中的“通红”这类状态形容词一样,都表示对事物性状、程度或方式的具体描写,表示一个极大的量,它们本身是没有程度的差别的,所以一般不能进入比较句充任比较结果。但“没有”句比较特殊,如果在状态形容词前面加上“这么(样)/那么(样)”之后,许多都可以进入这种句式充任X。这些状态形容词除了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AABB如“干干净净”、ABB如“懒洋洋”、A里AB如“糊里糊涂”)外,主要有:
梆硬笔挺笔直冰冷飞快滚烫
滚圆精瘦喷香漆黑煞白死沉
雪白雪亮 崭新湛蓝……
这似乎和前文的结论有矛盾,其实不然。再回过头来看“没有”句的基本语义特征,表示的是A“不及”或“达不到”B的程度,也就是说,虽然这种差比句也表示A和B程度有差别,但最重要的不是显示二者程度的具体差异,而是强调B的程度高,进而实现对A的否定。状态形容词表示的正是一种程度极高的量,前面再用“那么”、“这么”等词来指示并加以强调,更突出了比较主体“达不到”比较客体那样的程度。如例⑩是“靖甫现在的脸色”(A)和“靖甫昨天的脸色”(B)的比较,昨天的“通红”表示“红”的程度极高,现在的脸色已经达不到昨天红的程度了。
这还可以从认知语法的显著度得到解释。认知学认为对于名词和形容词的关系来说,性质形容词的性状是恒久的,性状必须具有恒久性才具有区别性,才能在人脑中形成这类事物的显著印象,其显著度才高。而状态形容词的性状是临时的,不恒久的,因此显著度低。如例⑩中,名词“脸色”和性质形容词“红”或者“白”之间的关系是恒久的,和“通红”之间的关系具有临时性,因此其显著度不高。但是,指示词具有增加显著度的功能:把某样不太显著的东西指给别人看,就能使它成为注意的焦点。[5]因此,为了突出强调B的程度高,说话人在状态形容词前加上“那么”来进行指示和强调。
(三)名词或名词短语
石毓智认为,名词属于离散的量,是有边界的,一般不能显示程度差别。但有些名词本身就有程度的差别,有时前面可以加上性质形容词进行修饰,这时前面的形容词语就显示出了A和B在程度的差别,如:
11“我……”慧芳一时语塞,旋即轻眸一笑:我没你那么厚脸皮。(王朔《刘慧芳》)
12白丽平静地望着单立人,“刘志彬没那么高智商。”(王朔《人莫毒予》)
因为“脸皮”可以有“厚薄”、“智商”可以有“高低”之分,所以在名词“脸皮”和“智商”前加上性质形容词,就可以进入比较结果显示程度差别了。有的名词前面没有性质形容词修饰也可以进入X,如:
13她知道孙小姐有四个人同走,十分忻羡,自怨自怜说:“我是孤苦零丁,路上只有一个佣人陪了我,没有你福气!”(钱钟书《围城》)
例13中的比较结果由单个名词“福气”充当,这里的“福气”相当于前面的“有+名词”,即“有福气”,所以这样的名词也可以充当比较结果。
二、X的语义分析
许多学者认为,“没有”句中的X一般只能是褒义词,不能是贬义词,如果后者要进入“没有”句,前面一定要加“那么”等[6]。其实情况并不完全如此。本小节重点分析“那么”的作用和X的语义类型。
(一)“那么”的作用
与其他差比句相比,X前出现“那么”是“没有”句(和其肯定形式“有”字句)独有的特点。有的句子甚至省略比较客体B,只保留“那么”来进行指示,如:
14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鲁迅《呐喊》)
15这孩子有点像李承晚,不过没那么漂亮。(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