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言语形式 言语内容 形式能力
论文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立足于言语形式的培养,通过文字符号,触发和激活学生感受,培养学生语言形式能力,使学生正确理解现代作品的内容,能真正体会言语魅力,并激发他们的感受和审美情感。
一
在言语内容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影响下,我们认为言语内容先于言语形式而存在,一定的内容就决定他的适合的形式,言语形式仅是为表达言语内容而服务的。语文教学常注意文本的言语内容上, 教师常常将语文课本中的言语作品从句意、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式的剖析,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忽视学生的思考的能力,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不见提高,那么如何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形式能力呢?
二
语文教学中,形式并不是内容的附庸,他有着独立的价值。文本是由言语形式怎么说和说什么两个方面构成的。但为我们直观感觉到的只有言语形式,即物质存在方式:是由音节、文字组成的延伸于一定空间的语符系列。语言形式生成内容,任何接受都是形象的重新再造。阅读文本的思维过程首先是课文表层的语言文字,其次是文本内容。最后是指向语言运用的规律、方法和技巧。在具体的教学中言语实践活动,应意识到语文课的人文只能通过文本的言语形式来实现,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的言语实践活动,是由形式到内容,然后学生引导能独立分析文章的主旨、思路、结构和特点,能自主地梳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的言语实践活动,是由内容到形式。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如何变化必须经过言语形式这条途径。课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既然是一种语言,那么这个艺术就集中在语言的建构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途径,立足于言语形式,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触发和激活我们的感受,培养学生语言形式能力,使学生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真正体会言语魅力,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情感。
三
(一)语言形式的陌生化即奇异化,激发独特新鲜感
某种习以为常的、按部就班的表达,是引不起学生的任何惊喜和关注。如果语言的建构巧设陌生化的语言形式,善用联想比喻、类别论证,文本就具有很强的表达冲击力,让人觉得新奇有趣,文章就会显得生动活泼。这样会刺激我们的阅读感受和审美体验。
(二)把握重点词句,在比较中领悟、感受其内在美。
言语形式有两层内容,一是显性的,另一是形式为自己所创造的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本体价值,称这为隐性内容。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常常用换词比较法,还可用联系比较、变序比较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加强对言语形式的理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