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阎真小说的复调性(原创本科毕业论文)(1)
2014-06-08 01:24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论阎真小说的复调性(原创本科毕业论文)(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目 录:摘要………………………………………………………
目
录:摘要………………………………………………………………………………1ABSTRACT…………………………………………………………………………2引 言……………………………………………………………………………3一、主人公和作者对主人公的立场……………………………………………6(一)、主人公……………………………………………………………………61.复调小说的作者最关心什么…………………………………………………62.杰符什金………………………………………………………………………63.高力伟与池大为………………………………………………………………7(二)、意识、他人意识与自我意识……………………………………………81. 复调理论中的意识、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82.阎真作品主人公的自我意识……………………………………………………93.自我意识在作品中的艺术功能…………………………………………………10(三)、作者对主人公的立场……………………………………………………10二、对话思维在阎真作品中的体现………………………………………………12(一)、复调小说的语言和对话分类………………………………………………12(二)、阎真作品中的微型对话……………………………………………………121.主人公的独白语…………………………………………………………………122.主人公之间的对语………………………………………………………………133. 隐蔽的对话体…………………………………………………………………14(三)、阎真作品中的大型对话……………………………………………………15三、阎真作品的人物解读及其意义…………………………………………………17结论…………………………………………………………………………………19结束语………………………………………………………………………………20参考文献……………………………………………………………………………21摘 要 《曾在天涯》与《沧浪之水》是阎真的两部以海外和官场为题材的小说,从小说对话的创作原则和对话的创作手法来看,都极具复调小说的特征。在《曾在天涯》与《沧浪之水》中,由于采取了特殊的作者立场和贯穿于全书的对话原则,使得小说主人公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独立性和未完成性;自我意识作为艺术上塑造主人公的主导因素,本身就使独白型世界趋向解体。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这就是《曾在天涯》与《沧浪之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复调艺术本质。 复调小说理论是俄罗斯学者巴赫金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复调艺术思维能够研究独白立场的艺术把握所无法企及的人的一些方面。复调的实质在于: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 关键词:《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复调小说理论;自我意识;对话引 言一 2001年6月,阎真的第二部小说《沧浪之水》[注1]被《当代》在头条位置刊载,紧接着《小说选刊》也予以刊载,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小说单行本。同年,在《当代》、《小说选刊》举办的文学拉力赛中,《沧》获得了年度文学大奖。《沧》的出版为作者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并以其深度的思想内涵和文字的可读性持续受到评论界的关注。 绝大部分的评论都被小说表现出来的强大精神张力所吸引,有的人透过小说看到了官场险恶,世态炎凉,有的人从池大为身上看到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有的人则有感于知识分子身份的集体缺失,于是呼唤拯救人文精神。 与《沧》的火爆比起来,作者的第一部小说《曾在天涯》[注2]则像山野中的一朵奇葩,很少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尽管作者也认为“《曾》的艺术品位与《沧》差不多”。这就引起了我的好奇:究竟是因为人们比较关注官场、关注知识分子,而《沧》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话题,所以受到谈论,还是说《沧》艺术地表达了隐藏在时代背后的精神悸动,发出了震撼心灵的声音,因此被人们所关注?如果是前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官场热像海外留学热一样过去的时候,《沧》就会像《曾》一样,归于寂寥;但如果是后者,我们是否有理由相信《曾》受到评论界的“冷落”是不公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