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九十年代话语转型的深层问题(1)(2)

2014-06-23 01:10
导读:主体性启蒙。80年代“主体性”问题成为一个歧义迭出的文化热点,无论是哲学界还是文论界关于“主体性”的阐释和启蒙思想的重新塑造,关于人自身理


  主体性启蒙。80年代“主体性”问题成为一个歧义迭出的文化热点,无论是哲学界还是文论界关于“主体性”的阐释和启蒙思想的重新塑造,关于人自身理想化和乌托邦的反思,以及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体精神的超级想象,无疑都使主体性问题获得了全面梳理。美学界的“积淀说”,文论界的“人物性格二重组合论”,文艺界的“对人性的呼唤”,对主体精神觉醒的痛苦记忆以及自我心灵苏生的张扬,均使主体性问题引起整个社会的空前关注。当然,由于理论准备的不足,也出现了前现代与现代之间的某种理论杂糅性。

  方法论热。1985年被称为方法论年,这一年由“旧三论”即信息论、系统论到达“新三论”即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等,进一步从自然科学的方法向人文科学的方法延展。于是,现象学方法、解释学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方法、文艺心理学方法、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荣格神话原型法、结构主义方法等都涌进了学界。评论者运用这些新方法,分析解剖作品的内在要素,揭示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呈现文学作品的深层无意识,挖掘意识形态的权力运作模式,并用现象学“还原法”与中国文化中庄禅的“心斋”、“坐忘”相互阐释,甚至以中国“意境论”比照西方“典型论”等。于是,哲学美学的新阐释层面和新研究角度出现了,“思维空间”获得拓展,“价值维度”得到重新观照,“主体精神”亦有了很大的发展。

  本体论热。紧接着,在1986年出现了“本体论”热,从方法论层面推进到本体论构架,关注存在、价值、对话、心灵交流等一系列哲学、美学、文学问题。不仅注意到宇宙“时空本体”的总体存在性,现代“人的本体”存在语境与状况,而且注意到文学“作品本体”存在的诗意表述,“主体间性”存在的“价值本体”交流,以及读者和作者间的“本体对话”等问题(艺术本体论),使得文坛出现了理论深化和文学作品的深度意义发掘的连锁效应。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全民美学热。80年代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是全民族的“美学热”。美学热不仅是理论的自我癆生,而且是被压抑的感性生命解放的勃发形式。当思想解放以美学热的方式表征出现时,美学实际上成为当代新生命意识存在的浪漫诗意化的表达———对人自身感性存在意义的空前珍视和浪漫化想象。人的理性化和感性诗意化整合,人的主体的无穷膨胀和主体精神的极度伸张,这一切铸成了当代中国美学的精神内核。美学成为了思想解放、价值重估、意义伸展的别名,甚至成为全民心灵狂欢的当代“仪式”。

  寻根问题。在美学热中,人们更进一步关注“寻根”问题,因为当西文文化价值充斥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领域时,人们重新注意中国文化的“根”,注重中国人自己的思维向度、文化品位和精神意向。于是,寻根———寻找自己的生命母体和生存地基,呼唤中国气派华夏品格,激发当代作家除了向外敞开的“西化”色彩以外,又禀有了一种厚重的本土民族意识、深邃的母语经验和生老死葬的土地感。

  精英文化的勃兴。与寻根问题相关,80年代总体文化倾向张扬高雅的精英文化,即对诗歌、小说,甚至哲学、美学加以诗化、浪漫化、纯粹化。反文化专制主义,反低级趣味,反伪审美,成为80年代精英文化的典型写作模式。尤其是一种浪漫的诗化体成为80年代最热门的文体,甚至连哲学界的一些著作都是以诗化的方式出现。文坛雅化净化的格局,使得小说叙事语言和审美趣味均向大气、宏伟、终极方面发展。当然,如武侠小说这种在90年代被学者和研究生们津津乐道的论题,在80年代却几乎不受学术中心话语的重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拯救的乌托邦话语。80年代最重要的文化表征当是精神与信仰的“拯救”,精神在超越之思中脱胎换骨,心灵从此岸向彼岸的迈进,拯救成为一代知识精英的主题。但是,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精神终于受挫时,拯救他人则变为拯救自我,启蒙他人则成为精神消隐逃亡。
上一篇: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1) 下一篇:汉字与汉语语法的关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