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关联理论看语用翻译(3)

2014-08-14 01:40
导读:3. 翻译是一种包含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的行为 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过程,因此翻译被看做是一种明示推理性质的行为。

  3. 翻译是一种包含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的行为
  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也研究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过程,因此翻译被看做是一种明示—推理性质的行为。与语内交际不同的是,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行为,或明示—推理过程。准确地说,翻译行为包括两个明示—推理过程,其复杂性远远超过语内交际。

  关联理论明确强调了对翻译过程的研究,对翻译现象有着很强的解释力。翻译的全过程事实上涉及到三个交际者,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正如何自然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是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之间通过原作和译作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其中包括两个明示—推理过程。在第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中,原文作者向译者示意其交际意图,而译者则根据原文的语境信息、原文作者提供的语言刺激(话语)以及关联原则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是听话人。完成该交际过程后,译者进入第二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这时译者的身份是发话人/交际者,他根据原语篇、自己对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译文语言环境和他对译文读者的期待的估计,向译文读者示意信息,而译文读者则对他示意的信息进行推理解释。因此,翻译活动涉及两个交际者和两个接受者,其中译者兼有交际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在第一个明示—推理交际活动中,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在第二个明示—推理的活动中,译者的主要任务则是在关联原则的制约下根据自己对译文读者的期待和接受状况的估计,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和信息加以示意并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关联理论能以关联性抓住翻译问题的本质特征,对指导翻译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请看例子:
  I see no occasion for that. You and the girls may go, or you may send them by themselves, which perhaps will be still better, for you are as handsome as any of them, Mr. Bingley might like you the best of the party.
  这段话摘自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是班内特先生在如下情景下说的:有钱的单身汉宾利先生将要搬到他们家附近的庄园来住,班内特太太认为这对她的女儿们中的一个获得好的婚姻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所以她很兴奋地告诉班内特先生这个消息并希望班内特先生去拜访宾利先生,但班内特先生对此却丝毫不感兴趣,他是一个奇怪的人,思维敏捷,反复无常,说话还带着充满讽刺意味的幽默。在这段话里,他使用了讽刺来表示他对拜访的不感兴趣和对他的无知的太太的嘲笑,这也是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交际意图,生动地刻画了班内特先生的性格特点。译者很好地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将原文所要表达的讽刺生动地在译文中再现,帮助中国读者更容易地理解原文的意图,以取得很好的语境效果。请看孙致礼的译文:
  我看没有那个必要。你带着女儿们去就行啦,要不你索性打发她们自己去,这样或许更好些,因为你的姿色并不亚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你一去,宾利先生倒兴许看中你呢。
  
  四、 如何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所处的环境、他们的经历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他们的认知环境就会存在差异,对事物的认知就不可能完全一致。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不同,对同一件事,甚至同一语境都可能有各自不同的推理,产生各不相同的认知结果。翻译中的语用等效正是为了顾及读者的认知。我们看下面的句子:
  It is as significant as a game of cricket.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这句话如果出自英国人之口,译者可能根据自己的百科知识知道英国人酷爱板球游戏,再加上逻辑信息和句子词语信息 (若这不是一个孤立的句子,还须考虑原文的其他一些语境信息),找出关联,进行推理,从而确定原作的意图是强调某件事情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译者再确定原文所表达的形象在译文中能否保留。如果不能保留原文的形象,就应考虑更换形象,来照顾译文读者的认知。于是,这句话可译为:“这件事如同吃饭一样重要”。若不从语用等效的角度考虑原作者的意图,只按字面直译为:“这件事如同板球赛一样重要”,则这样的译文让人感觉不知所云。因此,译者在面对涉及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有所差异时,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如果译者预知译文读者对该现象不熟悉,译者可考虑用译文读者熟悉的现象或意境替换原文的形象、意境,或者省去原文的形象,只求意译。
  1. 语言语用等效翻译
  语言语用等效翻译是指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来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例如:
  宝钗独自行来,顺路进了怡红院,……不想步入院中,鸦雀无闻。(曹雪芹:《红楼梦》)
  Hawkes将“鸦雀无闻”译为“Not a bird's cheep was to be heard”。而杨宪益夫妇是这样译的:“utterly quiet”。其实原作中的“鸦雀”是虚的,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用意就是:周围一片寂静。由此可见,杨宪益夫妇的译文较贴切。
  2. 社交语用等效翻译
  社交语用等效翻译是指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交际服务的等效翻译。语用等效翻译所采用的方法最不固定,译者遵循的原则可以是多方面的,译者在准确理解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原文提供的语境,译者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领会原著,故译文不一定要拘泥于原文,而是顺从读者的文化习惯,变洋为土,使他们乐于接受,或强调以原文精髓为目的,译文力求体现原著的风格与文化背景,让读者领会异域风土人情,增长见识。试分析下面句子的两种译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叫我怎么样呢?(曹雪芹:《红楼梦》)

上一篇: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 下一篇:语言象似性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