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看语用翻译(4)
2014-08-14 01:40
导读:杨宪益夫妇的译文是: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Hawkes 的译文是: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两个译文无所谓优劣,关
杨宪益夫妇的译文是: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Hawkes 的译文是:
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两个译文无所谓优劣,关键在于译者的信念和如何对待文化差异。杨宪益夫妇的译文着重表现原作的中国文化,而Hawkes 的译文是为了方便西方读者的理解。又如:
她认为离开了办公大楼,离开了政工部门,就是离开了
政治,就听不到那些闲言碎语,谁知是离开了咸菜缸又跳进了萝卜窖。(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
这里的“咸菜缸”和“萝卜窖”都是中国文化的特有表达方式,其语用含义或意图跟这两个形象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在译文中加上这两个形象表达可能会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云,甚至导致误解,产生原文没有的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考虑省去原文形象,只传达原文的含义“越来越糟”(from bad to worse)。
再如:When neighbors heard of the matter, they'd laugh their heads off! 译文:“这事让邻居们知道了,岂不笑掉了大牙”。汉语里常说:“笑歪了嘴”或“笑掉大牙”。英语却说“笑掉了头”,貌离而神合。考虑文化语境,处理好英汉间的文化差异,才能进行成功的翻译。可见翻译应以语境为依据,因为一方面译者与源语作者的有效交际要靠语境,另一方面译者与译文读者的有效交际也要靠语境,而这两种语境是不完全一样的,要取得翻译等效,译者必须在忠实原文作者的基础上力求使译文切合译入语语境,取得与原文相同的意义效果。
五、 结语
关联理论强调了对翻译过程的研究, 以关联性抓住翻译问题的本质特征,对翻译现象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从而能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活动是一种涉及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译者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源语的意图,然后找出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差异,对译文读者的认知进行正确的评估,以及考虑译文在译入语环境的可接受性等。因此译者在处理译文时不必过于拘谨,不要一味照搬原文形象和表达方式,不顾及译文读者的认知背景和差异。为了保证交际的成功,译者可以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音译等,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参考文献:
[1]张新红,何自然. 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 现代
外语, 2001,24(3):287-289.
[2]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123-186.
[3]Gutt E 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105.
[4]Sperber 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2nd ed. Beij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29-40.
[5]赵彦春. 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本质[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19(3):117-121.
[6]俞维玲. 试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语用翻译[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17(2):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