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X-阶标理论对小句的分析看

2015-06-20 01:12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从X-阶标理论对小句的分析看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作 者】邢欣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作 者】邢欣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北京 100024)
【内容提要】本文从两个角度探讨小句的中枢作用:1是对小句中枢说的核心内容和生成语法中的X-阶标理论中的小句分析做了对比,从中找出两种语法体系中对小句分析的相同点,即成活律、包容律和联结律反映出CP小句中的语篇和句法接口的特点,成活律和包容律反映出TP小句和动词短语的接口特点;2是对小句到短语的层级做了分析,分出:CP→IP→TP→vP→VP→DP,并且对这1层级做了连续统分析,找出了连续统中的标记词。
【摘 要 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 键 词】X-阶标理论/小句中枢/连续统
【正 文】
    1 X-阶标理论里的小句与小句中枢说里的小句观
  1. 1 小句中枢说里的小句观
自从邢福义(1995)提出小句中枢说以来,关于小句的讨论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1讨论引发了汉语语法学界对小句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在以“词本位”(马建忠1898)和“词组本位”(朱德熙1985)为主的句法分析中,往往将句子作为最高层次和最大单位。这种分析的立足点是结构关系和结构层次,并不考虑句子的篇章功能和语用功能。正如储泽祥(2004)所说,朱德熙(1985)以词组本位的语法观侧重在语言的结构和静态功能上,将句子的构成与词组的构成等同起来,不考虑句子的语调和完句成分。这种以词组为本位的分析建立起了现代汉语静态的句法层级体系,在语法建立的初期是非常必要的。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虽然在句法层级中词组1级在结构关系上与句子的结构相同,但句子毕竟不是词组。句子有不同于其他语法单位的自身特点,如在句子中出现的1些成分并不出现在词组中。① 因此,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也1直存在着对于句子这1层级的探讨。而小句中枢说的提出则正是对句子这1层级讨论的延续。在句子这1层面上,既有连接句法的语法小句,也有连接篇章的语用小句。不同平面的小句反映出句子的不同功能。因此,在3个平面理论里对语用平面的句子和语法平面的句子有了明确的区分(胡裕树、范晓1985,胡附、文炼1990)。在3个平面理论中,语用的句子指带有语气成分的句子,叫做句类,即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语法的句指句的结构关系,叫做句型,可以有下位层级不同的句型,如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等。邢福义(1997)进1步对句子进行分解,提出了小句的中枢地位和句管控理念,用成活律、包容律和联结律将语用和语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际上,成活律指小句成为独立句子的规律,相当于句类。包容律揭示小句的结构层级,相当于句型。而联结律是指小句的语篇功能。小句中枢说的语法观最核心的部分1是对句子做了更细的分析,区分出小句的3种功能:独立成句功能(成活律)、句法结构功能(包容律)、形成语篇功能(联结律);2是提出了联结律,将句子分析扩大到语篇分析,区分出语篇中联结小句和独立小句的不同。而最核心的部分则是完成从“句法转折”到“超句法转折”,从结构到话语的过程(李宇明2002)。
汉语中最早注意到小句层面并提出小句之说的是吕叔湘先生(1942),后来在翻译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1979)时将英语中的clause译作小句。从小句提出以来,对于小句的定位就有不同的观点,吕叔湘(1979)依据英语中的从句来认定小句,指出了小句的动态特征,屈承熹(1994)认为主谓结构都可以看作小句,史有为(1994/1996)认为小句是句法分析的基本单位,邢福义(1995、1997)的小句中枢说则将小句定位在独立性特点上,指出小句必须有语调并且不能被包含在其他结构中。储泽祥(2004)对各种小句之说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在基本认同小句中枢说的基础上倾向于扩大小句范围,将具有动态特征但可以做句内成分的主谓结构也看作小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 2 X-阶标理论中的小句分析
X-阶标理论是生成语法管约论提出的原则子系统之1。在生成语法初期,将句子作为独立层面和最高层级来看待,最初的结构分析为:
S→VP+NP
S代表句子,S可以改写为由动词短语和名词短语组成。随着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包含COMP(标句成分或补语化成分)的句子,于是句子S又增加了1层带COMP的[-]S,[-]S比S高1层,成为最高层级。-S的分析带来了后期X-阶标理论的出现。[-]S中的COMP指能够成句的条件,如英语中的从句的标记词that/whether等,也可以是0形式。
发展到管约论时期,由于XP蕴含了短语所有类别和层级,因此用带有COMP的短语CP作为句子的最大投射,而CP分析到下位层次时在VP里仍可包含CP。CP短语相当于以前的[-]S小句,到了管约论以至后来的最简方案时期就取消了[-]S标志,用CP替代。② 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来看,X-阶标理论的核心是对CP小句层级的揭示和对小句成句的分析,因此也是以小句为中枢的。
  1. 3 两种语法体系的比较
通过以上简述,可以看出,X-阶标理论与小句中枢说在对句法分析时都以小句为核心,尽管两个语法体系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小句分析上还是有1些共同之处。从1致性来看,小句中枢说里的成活律是指成句的必有条件,如语气成分等;X[-]阶标理论里的CP小句里的C也是指标句成分,在管约论里,CP中的C还仅限于疑问词、助动词等,如英语中clause小句的标句词that,还有助动词do、will等,还未涉及语气成分,到最简方案里,CP中的C已可以指陈述、祈使、疑问、感叹语气(顾阳2000),这时,在有语气词的语言里,语气词被当作C,成为小句的标句成分(邓思颖2003、力提甫·托乎提2004)。到了这时,CP小句分析已将语用和语法结合起来,语气词C表示语用小句的标记成分,从句连接词that等是表示语法小句的标句成分。这种分析与成活律基本1致。其次,X-阶标理论就是以小句CP为中心,从CP开始逐层2分,1直到词为止,这与包容律的内容也1致。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当然,两种语法理论在小句分析上也有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X-阶标理论中的小句CP可以做另1个短语的成分,可以嵌套在另1个CP中。例如:
(1)我知道他来了。
例(1)中的“我知道”是高层的CP小句,“他来了”是嵌套在高层CP里的低层的CP小句。在小句中枢说中,“他来了”只是主谓短语。
此外,小句中枢说里的联结律指小句的语篇功能,在X-阶标理论里以XP的最大投射CP为最大单位,不再考虑小句的联结功能。
    2 汉语小句的层级分析
  2. 1 从小句到短语的层级
小句作为最高层次,用CP表示,其由上层往下层的逐层关系如下:CP→IP→TP→vP→VP③。如例(2)可以分析为:
(2)他已经去过黄山了。 


图1
在这1逐层往下的过程中,CP、IP两个层次属于小句层面,TP是表示时态的1层,在汉语里,这1层是连接小句和短语的关键层,也是小句和短语的接口,往上层推演,逐步增加动态标记,使小句能够成活,往下推演,小句变为句法中的短语,动态消失,成为静态短语。因此,TP可以看作是小句和短语之间的联结点。
  2. 2 CP、IP和TP3个小句层次的分析
2. 2. 1 汉语中的CP属于最高的1个独立小句,这1层的特点是必须有标句语气成分。在汉语里,CP的构成可以分为两类,1类是有标记词,1类在书面语中用0形式表示,在口语中用语调表示(陈玉东2004)。有标记词的1类又可分为两小类:
2. 2. 1. 1 带有语气词的1类
语气词是构成小句的标记词,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表叙述语气的“了”、“的”、“的呢”、“着呢”,表疑问的“吗”、“吧”、“呢”、“了呢”,表感叹的“啊?”、“呀”、“哪”和表祈使语气的“吧”等。④

 

 

[NextPage]

 

2. 2. 1. 2 带有其他成分标记词的1类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除了上述语气词之外,我们认为,还有1些词语也可以看作是CP里的C,这些词语有:
A. 表示肯定或强调语气的“是”。例如:
(3)是他说了你。
这种小句以“是”开头,吕叔湘(1979)将这种句式里的“是”看作前谓语,胡裕树(1989)提出句首“是”是焦点标记词,我们认为“是”其实就是表示强调语气,是小句的标记。
B. 在小句句首出现表示强调的“就”、“光”等副词。例如:
(4)就他1个人来了。  (5)光桌子就摆了1屋子。
汉语中副词1般不修饰名词⑤,但遇到这1类句首名词主语前出现副词的形式,往往无法解释。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副词在这里表示语气,是小句的标记词造成的,因此我们将这些副词看作是CP里的C。
2. 2. 2 IP是指屈折成分,在X-阶标理论中往往将表示主谓1致关系的谓语动词的人称、数等看作这些屈折成分,用I表示。有时也将动词自身的动态性(如时态、体)放在屈折IP里,于是IP有时和TP(时态小句)不再细分。例如:
(6)张3看了1本书。⑥
例(6)中的“了”有人分析为屈折成分,相当于I,或T。
我们认为,表示主谓1致关系的IP和谓语动词自身的动态性TP不能等同看待,IP指小句成句时句内成分必须在数、人称或者性上的1致性,这种1致关系是小句成活的必要条件,但是时态和体是动词的变化,尽管这1变化也是小句成句时的条件之1,但它只是谓语动词的自身变化。因此还可分成两个层次,将TP看作IP的下位成分更好。在汉语里,由于没有主谓1致关系,也就没有明显的IP。不过,汉语中的助动词(能愿动词)和情态词在小句中有标记作用,我们将这类词看作IP中的I。例如:
(7)明天可能下雨。  (8)他们应该去。
(9)我会来的。    (10)大家要努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汉语中的TP是最有争议的1个层次,严格意义上讲,汉语没有时态,特别是屈折时态。但如果将时态看作是成句的管辖成分的话,汉语中的“会”和时态限制词就更具有时态特征,因此可以将汉语中的“已经、正在、将要、会”看作时态限制词(邢欣1990/2003)。时态限制词似乎还可以由某些副词担任,如“早就”。我们认为,汉语中的TP在内部还可以细分,将表时态的限制副词和表体的“着、了、过”分成两个层级,“着、了、过”并不完全表示时态,因此其动态性较时态限制词更弱,成句性更弱。例如:
(11)他已经完成了任务。  (12)他正在说着话呢。
  2. 3 小句中的短语层级
TP的下位层级是轻动词短语vP和动词短语VP。vP表示动词的状态,如[+cause致使]表示使动,汉语中的兼语式反映了[+cause]特征,邓思颖(2003)举出了汉语中的几种轻动词句,如“汤很热”指静态,“汤热了”指开始,“热了这碗汤”指致使。而Huang(1997)则对汉语中的轻动词有更深入的分析,如“你好好教你的英文”是指“你好好搞你的教英文”结构名物化后“教”移到轻动词位置上形成的。VP是指动词短语,这两个短语都是小句的下位层级——短语层级。由于本文主要探讨小句,对vP和VP不再举例细述。
    3 从小句到短语的连续统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CP到VP的逐层分析实际上并没有截然分开的点,而是由最独立的动态小句1直过渡到静态短语的过程。我们把这叫做连续统分析。有关句法中动词连续统分析的方法徐烈炯(1986)、邢欣(1990)在讨论与兼语式有关的动词时做过相关研究,这里不再赘述。
在连续统分析中,由CP到VP甚至到DP不是完全能断开的,而是由动态最强的CP小句逐步过渡到静态短语DP,其中每1个过渡点都有1定的标记词,由标记词标示着过渡段的延续。连续统分析如下: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CP----------------------------------→IP-----------------------------------→TP----
复合语气词--→单语气词--→句首标记词--→插入语--→情态词--→助动词--→动态词--
了呢、了吗  了、的    是、就    的确   要、会  应该、可以 将要、正在
了呀、的呀  啦、呢    光、只    真的        可能  已经
→vP---→VP--------→DP--------→NP
轻动词-→动词短语-→限定词动语----→名词短语
使、搞  打人    打的人      学习文件
成为         他的到来     设计方案
在整个连续统中,有些标记词所标记的结构处于两者之间,有过渡性质,如CP是连接语篇和句法的小句,最具动态性、独立性最强,具有小句中枢说的3个规律特征(邢福义1997)⑦,由复合语气词过渡到单语气词,独立性减弱,再过渡到“是”,既有标句功能,又兼有标记句中主语为焦点的功能,到IP时,标志着小句的成句必须有主谓1致关系,这时语气功能更弱,独立性减弱,只说明小句的成活率,不再管联结律。到了TP,只说明小句有动态功能,而不再1定有1致关系,到了vP和VP,小句的动态特征消失,变成了静态短语,这时只受包容律制约,不过这时VP还保留了不定式,可以带体助词,没有完全变为静态。到了带“的”的DP(NP),相当于转为静态短语,这时体助词要受到限制,有时完全不出现。例如:
(13)[*]他的到来了。
此时,由“的”表示静态性功能,到不带“的”短语,动词性完全消失,变为纯粹的静态短语。例如:
(14)学习文件  (15)工作制度  (16)设计方案
这里的V相当于动名词。连续统举例如下(CP小句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7)他已经吃完饭了吗?  (语气词连用)
(18)你别再撒谎啦!    (合音语气词)
(19)是他带走了几个人。  (句首标记词)
(20)他真的不会去。    (插入语)
(21)我们要向雷锋学习。  (情态词)
(22)今天可能来客人。   (助动词)
(23)他明天要出差。    (时态限制词)
(24)我让他回家了。    (轻动词)
(25)买菜         (动词短语)
(26)问题的解决      (限定词短语)
(27)工作计划       (名词短语)
从连续统分析可以看出,小句中枢说中指出了小句(即CP)是语用和语法平面的联结点,而X-阶标理论指出了TP是小句和动词短语的联结点。这两个层面的小句是连续统的核心。CP中小句有篇章小句和语法小句两个特征,从篇章角度看,它受成活律和联结律管控,是语用中最小的单位。从句法角度看,它受包容律管控,是构件中的最大单位。而TP中的小句1方面受小句规律制约,要求时态特征,1方面又受短语规律的制约,要表明动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静态关系,是小句与短语的临界点。由此可以看出,小句所处的核心地位和中枢作用。
    4 余论
对于小句,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深入探讨。
  5. 1 小句语调问题
小句中枢说认为,小句必须有1个完整的语调。而用CP解释,小句中的C是指语气词、句首副词等。但是,在实际的篇章中,书面篇章往往很少出现语气词,而语气词常出现在口语中。因此,书面语篇的小句难以用语调的标准加以标记。
  5. 2 小句与分句的关系
由于小句的标记是独立语调,在篇章中只有最后1个分句最符合小句的条件,1些只表示起始或延续的分句往往无法有独立的语气,对于这些分句较难归入有语调小句中。例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8)1说开头,大家就明白了。(由“1”引导的起始句)
(29)说到这,爸爸有些激动地说:……(由“到”引导的延续句)
(30)说起买家具,他就1肚子气。(起始句)
  5. 3 小句中全句修饰语和插入语的作用
这类成分在词组本位分析中是最难的,插入语往往作为独立成分不再归为句内成分。而全句修饰语其实也当作全句的标记处理。我们认为,插入语可能标示小句的语气,如“的确、确实”表示肯定语气,“据说”表示猜测语气。全句修饰语有提示后续部分为小句或篇章的作用,似乎也可以放到标句成分CP的C中。

 

 

[NextPage]

 

  5. 4 小句中嵌套小句的问题
关于这1嵌套小句,依据小句中枢说不看作小句,只当作短语,但在小句做宾语的句型里,这类小句有语气标记,如可带“了”、“呢”,还有时态标记(邢欣1990),似乎归入小句更好。在X-阶标中,CP小句可以被嵌入更大的CP中,可以说,这种处理更好1些。
总之,无论是X-阶标理论,还是小句中枢说,都开始关注到语用与句法的接口问题,而随着对小句研究的深入,还会带来更多的思考。
附注:
①储泽祥(2004)举了1些例子,如“不在了”只表示句意“死亡”。
②虽然XP或CP称作短语,但CP中包含了IP(主谓1致关系)和TP(时态)等动态特征,实际上仍指小句。
③VP的下位层级分解到了V+DP(NP),这不再是动词短语范畴,而是名词短语范畴,或限定语范畴,本文不再讨论。此外,VP里还可以嵌套1个CP。
④这些语气词中的“呢、吧、呀、啊”又可以用在句中的话题主语后标记话题,这种句内的语气词不算是CP里的C,应该看作是DP里的功能标记。
⑤这里暂不讨论近年来出现的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例如:很淑女。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⑥此例引自邓思颖(2003)。
⑦即指成活律、包容律、联结律。
【参考文献】
[0]免费论文网http://www.lwkoo.cn
[1]陈玉东 2004 《传媒有声语言语段的构造和调节》,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储泽祥 2004 《小句是汉语语法基本的动态单位》,《汉语学报》第2期。
[3]邓思颖 2003 《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胡裕树、范晓 1985 《试论语法研究的3个平面》,《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5]胡附、文炼 1990 《现代汉语语法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
[6]黄正德 1983 《汉语生成语法——汉语中的逻辑关系及语法理论》,黑龙江大学科研处汉译版(宁春岩等译)。
[7]力提甫·托乎提 2004 《从短语结构到最简方案——阿尔泰语言的句法结构》,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8]李宇明 1997 《汉语语法“本位”论评——兼评邢福义“小句中枢说”》,《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9]吕叔湘 1942/1982 《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
[10]—— 1979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
[11]马建忠 1898/1983 《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
[12]屈承熹 1994 《现代汉语中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相互作用》,戴浩1、薛凤生主编《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

 

[1]  

    上一篇:和平世界与平和心态—对汪曾 下一篇:“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