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

2015-06-20 01:12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作 者】邵敬敏/吴立红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邵敬敏,广州暨南大学

【作 者】邵敬敏/吴立红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邵敬敏,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广州 510632);
吴立红,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广州 510632)、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内容提要】对“程度副词+名词”这种特殊组合,现有的解释最终都归结为名词的语法功能发生了改变,我们试图根据语义的双向选择性原则重新进行解释。第1,提出“语义特征的唤醒机制”以及“因果性”语义特征。第2,根据“形态名词”的特点,提出语义指向新品种“语义特指”,包括:语义斜指法,语义内指法,语义偏指法,语义深指法和语义外指法。第3,讨论了这类组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第4,讨论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所表达语义的模糊性。
【摘 要 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 键 词】形态名词/唤醒机制/语义特指
【正 文】
    1 引论
“程度副词+名词”这种用法,早就引起了汉语语法学界的注意,通常解释为“词类活用”,即名词在这里临时活用为形容词,所以也可以看作是1种修辞现象,例如“如此青春”、“10分堂吉柯德”等。这1种组合其实并不新鲜,许多所谓的名形兼类词,最早本来就是名词,只是由于跟程度副词结合次数多了,甚至于频率超过了名词的1般用法,这才变成兼类词。例如“铁、油、毒、牛”以及“内行、传统、科学、理想、困难”等。
近年来,这种“副+名”组合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增长,不仅频繁见于文学作品和各种媒体,在口语中也有扩大化的趋势,因而引起不少语法学家的密切关注,并试图从各个角度进行解释。这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1)“词性转变论”。从副词的特点出发,认为是副词“很”强制改变了名词的功能和意义,使其临时获得了形容词的功能,比如胡明扬(1992)。
(2)“功能游移论”。从名词特殊的交际功能出发,认为名词活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名词的空间属性,而“副+名”现象正是名词的功能游移所致,比如张伯江(1994)。
(3)“语义量度论”。从名词的语义是否具有词性转变的基础出发,认为正因为这类名词具有或是临时赋有“量度义”,副词才可促使名词的功能发生转化,比如张谊生(1996),谭景春(1998)。
第1种观点是从副词入手,强调的是副词对名词功能改变的外在强制性;第2种观点是从名词出发,强调的是名词自身功能改变的内在因素;只有第3种观点才开始注意到语义特征的量度问题。尽管这3种看法具体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是有1点却是1致的,那就是最终都归结为名词的语法功能发生了改变,或者是名词向形容词功能靠拢,或者临时活用为形容词,或者干脆看作名词和形容词的兼类。
进入21世纪以后,这1研究有了可喜的新突破,这主要表现为对这种语言现象从功能解释转向语义解释。1是从语义特征入手,施春宏(2001)把名词语义特征分为“关涉性语义特征”和“描述性语义特征”两种,并指出“副词与名词的组合实际是副词的语义特征与名词的语义特征的组合”。2是从语义指向出发,杨亦鸣(2003)认为副词在语义上可以指向名词,所以“具有1定的语义指向关系是副词修饰名词的基础”。同类研究还有尹琪(2002)、周建云(2003)、宋培杰(2003)等。跟20世纪90年代的3种观点相比,这显然是1个进步。但遗憾的是,这些论文仅仅提出了新的思路,却没能具体解释语义特征以及语义指向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因而说服力不够。本文打算根据语义的双向选择性原则重新解释这1有趣的语言现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 语义特征的唤醒机制
我们认为,两个词语能够组合成1个句法结构,关键是看2者是否具有某方面共同的语义特征。换言之,语义特征决定了句法组合的可能性,某个或某些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彼此间相互选择匹配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任何结构的组合必须遵循“语义1致性”这1基本原则(邵敬敏2001)。
形容词通常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大类(朱德熙1956),程度副词能够与性质形容词相互选择,归根结底也是语义特征匹配的结果。性质形容词表示某种抽象的属性,程度上必然存在差异,具有可变的量,因为具有【+属性】这1语义特征,所以实际上隐含着【+程度量】这个语义特征,而程度副词虽然没有【+属性】这1语义特征,但是却具有【+程度量】的语义特征,所以能与性质形容词取得语义吻合点,从而得以相互组合。以“红”为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红,例如“最红”、“很红”、“非常红”、“更红”、“比较红”、“有点红”、“略红”等,所以跟程度副词组合应该没有问题。可见,【+属性】和【+程度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前者决定了后者。我们把这种隐含的语义特征关系称之为“因果性”的语义特征。然而状态形容词却不可以这样组合,其原因就是状态形容词已经表示程度很高,因此“程度量”相对不变,例如“雪白、冰冷、火热、滚烫”,“绿油油、红通通、火辣辣、白皑皑”,既然无所谓程度的变化,当然也就失去了跟程度副词组合的语义基础了。①
对于“副+名”组合的解释,我们跟以往分析不同之处在于:这既不能单纯归结于副词,也不只是名词的原因,而是两个相组合词语的语义双向选择的结果。换言之,不仅要考虑两个词语各自的语义特征,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选择关系以及语义指向的途径。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英国的语义学家利奇(1981)把语义分为7种,撇开“主题意义”,剩下的6种语义,可以分为两大类:理性意义和联想意义。联想意义包括除了理性意义之外的另外5种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所谓理性意义是语言交际的核心意义,它是静态的,是其他语义的基础。通过纵向的相同语义场成员的区别性特征对比,我们可以获取某个词语的理性意义,比如“中国”,是在同“日本、美国、英国、俄国、法国、韩国”等其他国家的比较中获得它的理性意义的;而某个词的联想意义则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可变的,是外围的语义,受到时代、社会、文化、交际场合、交际对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不可能在纵向的聚合类的对比中获得,而只能在横向的不同词语匹配构成的句法结构的组合中才能显示。
联想意义中最重要的是内涵意义,利奇早就指出:“内涵意义是指1个词语除了它的纯理性内容之外,凭借它所指的内容而具有的1种交际价值。”这说明,关键是该词语“凭借它所指的内容而具有的1种交际价值”,即它可以包括各种特征,躯干的、社会的、心理的等等,例如“今年在伦敦过的春节非常中国”,这里的“中国”明显带有“中国色彩”的内涵意义,比如放爆竹、吃饺子、舞狮子、发压岁钱、拜年、贺喜等等。
联想意义越丰富,跟程度副词组合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从理论上讲,任何名词都有进入“副+名”组合的可能,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这就需要做出合理的解释。我们重点考察那些具备名词的全部语法特征,明确属于名词类,然而也能够在某些场合跟程度副词组合的名词。由于这些名词比较特殊,我们仿照“动态名词”的名称,把这类名词命名为“形态名词”。② 在具体掌握上参照了《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只按名词注释的就收,如“火气”(怒气;暴躁的脾气);而按名词和形容词兼类,而且两方面分别注释的就不收,如“运气”(命运;幸运)。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 语义指向的新品种
副词在唤醒名词的属性特征时,语义指向主要采用以下5种途径。
第1,语义斜指法。
这主要是针对“形语素+名语素”构成的名词。这类偏正结构名词的语义核心,本来应该是中心语素,所以修饰语的语义原则上应该指向这个中心语素,例如“小红花”,“小”的语义应该指向“花”,而不是指向“红”,但是当程度副词跟名词组合时,实际上这个副词的语义特征【+程度量】无法跟名词匹配,或者更加准确地说,副词的语义无法指向名词的中心语素,却可以指向名词的非中心语素(修饰语素)。而事实上,人们在语义理解时也是这样进行的。例如“很柔情”,“很”事实上语义指向的不是“情”,而是“柔”,等于说“感情很温柔”。“很专业”的“很”语义指向“专”,意思是“业务很专门”。这类名词本身带有形容词性构词语素,因而性状特征就比较明显,内涵意义比较丰富,程度的差异表现得更明显,因而最易与程度副词组合。我们可以理解为副词的语义不是指向名词性的中心语素,而是斜指向形容词性的修饰语素。这些名词主要有两类:1是指物的名词,如“温情、激情、雄心、耐性、韧性、兽性、狭义、广义、绝路、悲剧、喜剧”等;2是指人的名词,如“神童、高手、老手、贵族、贫民”等。例如:
(1)安捷伦科技公司最近也宣布降低员工薪金,并削减4000名员工。相比之下,中关村的裁员风潮已是很温情的了。(李杨《中关村被裁人员有感:“我恨在食物链的底层”》,新华网2001. 11. 21)
(2)“我才是最喜剧的人”1直以英雄形象深植影迷心中的梅尔吉布逊,或是影坛大哥劳勃狄尼洛,都不会是喜剧的最佳演员;不过,事实上,这可是乔治是调侃自己太喜剧才会得到这个奖。(《特写:金球奖颁奖朱莉亚·罗伯茨笑容百变》,南方网新浪首页/影音娱乐/电影宝库2001. 01. 28)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事实上,所谓的投资理财顾问的定义是很狭义的,不过就是让客户的钱能够保本,客户实际利润很小,保证这种投资没有风险。(《理财规划师其实难副》,《北京晚报/人才周刊》2004. 02. 04)
(4)最快时速我开到了140公里,大概是平时开车不是很老手吧,心里有点儿发毛。(《创造无限享受——新试车主义之嘉年华篇(1)》,中国汽车新网2003. 12. 17)
第2,语义内指法。
这些名词所指称的对象语义内涵往往具有比较明显的属性,形象突出,个性鲜明。例如“青春、集体、个人、文化、技术、权略、权势、兴致、理性、感性、资本主义”等等,以“青春”为例,指称青年时期,青年时期多含有朝气蓬勃这1属性特点,所以比较形象,也容易引起联想。多数名词在进行词义诠释时还常常含有明显的形容性成分。如:“骨气”解释为“刚强不屈的气概”(《现代汉语词典》452页),“那么(非常)骨气”可以理解为“气概那么(非常)刚强不屈”。显然“很”的语义是朝内指向该名词所包含的属性意义。例如:
(5)至于小瓦,那是个容易给人深刻印象的孩子,我们3个齐聚在寝室的第1个晚上,她使用非常文学的口气回顾了她的恋爱史,还谈起了和她相与交接的朋友们。(亚亚《1个清华女生的非常日记》,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5)
(6)这1方面有感觉上的东西,另1方面还有技术上的东西,因为音乐还是很技术的东西,比方你要表现那种潮湿的感觉,你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表现它,你体会了以后你才会在你的和弦里增加很多的韵味。(《我的长城——董倩专访作曲家叶小纲》,东方时空2003. 02. 12)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7)贝贝喜欢那个坏人,有非常形式主义的哥特式台风的和沙哑的喉咙。(亚亚《1个清华女生的非常日记》,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21)
(8)可是不能不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有1天突然发现,有些本来很“文化”的事,也变得不“文化”起来。(《变味的文化》,《杂文月刊》2004,2)
第3,语义偏指法。
这些都是含语义偏移特征的名词,由于该类名词所指称事物的性质意义由中性偏向褒义或贬义,因而词语本身附上了1定的感情色彩,从而获得了程度性,如“风度”本义是“举止、姿态”,本来是1个中性词。但人们在使用该词时,多是与“高雅”等褒义词连用,久而久之,该词的语义发生了偏移,“风度”成了“好的姿态,高雅的举止”,“很风度”的意思是“风度高雅”。“学问”意义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知识、学识”,本是中性词,但使用时经常偏向为褒义,“特学问”意指“学问很高”。类似的名词还有“缘分、个性、性子、经验、知识、潮流、境界、风采、气量”等等。这里的语义显然是偏指其某种褒义或者贬义的感情意义了。例如:
(9)莫慧兰:不1定,我觉得我是1个挺个性的人,不太喜欢作贤妻良母。(《莫慧兰:以前是超人,现在是凡人》,搜狐体育2002. 11. 04)
(10)据店主介绍," Dans le vent" 是意大利文,就是“很潮流、很时尚”的意思,但所经营的全部是在香港设计和生产的流行前沿服饰。(梁文、甘丽华、李怀苍《港人创业北京路》,《南方日报》2004. 03. 12)
(11)比如主持人先玄玄乎乎叽哩咕噜了1番美国大片如何如何之后,接着就很“学问”地仰视着陈凯歌:“请问您又如何评价好莱坞的电影?”陈凯歌只单蹦出俩字儿:“好看!”(何东、卢北峰《大话陈凯歌》,《北京青年报》2002. 09. 25) 大学排名
(12)在“闪亮登场”这个板块中,萌萌的歌声打动了所有的观众,载歌载舞的她赢得1阵又1阵掌声……女儿激动地说:“神州大舞台真好,真的很风采,我喜欢到这个神奇的大舞台来!”(郭小琴《家庭故事——难忘“神州大舞台”》,央视国际综艺频道2004. 02. 17) 上1页12 3 下1页

 

 

[NextPage]

 


第4,语义深指法。
这类名词所指称的人物本身往往具有某种特征,而且这种特征多为人们所熟知。指人的具体名词,如“男人、女人、知青、小人、草包、笨蛋、君子、奴才、书生、笑面虎”等等。指物的则主要是某些国家或者地区的名称,也具有某些为人所熟知的特征,如“中国、东方、西方、大陆、广东、香港”等等。这里副词的语义指向不是指向名词表层的理性意义,而是指向名词深层的联想意义。例如:
(13)姗姗过了良久才说出那句话,在她没开口之前,我1直都很男人地等着她把自己想说的那句话说出口:“你……自己吃吧,我想我还是先回去吧。”(管燕卓《上网去,下载1个情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82)
(14)人人都喜欢追天赐,他的怯懦自卑的眼神简直就是1个信号,它示意别人:我很草包,我怕你们,你们来追我吧,你们大家都来打我吧。(苏童《天赐的亲人》)
(15)这张专辑里头,1个想有所改变的王菲蠢蠢欲动。从此,她不再是1个仅仅唱歌唱得不错的2线歌手。也是这张开始,她成了我心目中的1线歌手。封面很有意思,很北京很大陆的感觉,我们看来多1份亲切,估计香港人看来多1份新鲜。(《和王菲1起走过的日子》,新浪网2003. 04. 04)
(16)巩俐很明白这种欣赏。“也许吧,相对于世界来讲,我是属于中国的,其实我是1个很中国很北方很沈阳的女人。”(《巩俐首谈敏感问题:张艺谋是我永远的青春教育》,《时代商报》2004. 02. 17)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第5,语义外指法。
该类名词常常充当比喻、比拟或者借代的对象,所以已经获得某种临时性的比喻义。这时跟副词组合,副词就必然在语义上指向这个外围的比喻义,而绝对不是其基本义。
1般地说,名词是对人或事物的称谓,所以理所当然应该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或标志。例如具有1定的个性、外形、属性等等。这些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被用来作为比喻、比拟或者借代的语义基础,因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语义信息就有了扩大的可能性,使得人们1看到这个词语,自然而然地能够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使该词语的比喻意义成为在理性意义之外的首要意义。比喻意义实际上也是1种重要的内涵意义,比如“狼”指1种哺乳动物,形状和狗相似,面部长,耳朵直立,尾巴向下垂。这1理性意义只是交际的前提,它在说话人交际时显示的“残忍”、“贪婪”则是内涵意义。因为人们常常用“狼”来进行比喻:“这个人非常残忍,像头狼”。所以当人们听到“这人办事太狼”这句话的时候,就很容易联想到“凶狠”、“残忍”等属性。而很少这样比喻的词语,就很难接受“很&rdq

 

[1]   

    上一篇:从X-阶标理论对小句的分析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