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张爱玲与上海的沦陷

2015-06-29 01:06
导读:语言文学论文毕业论文,张爱玲与上海的沦陷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张爱玲与上海的沦陷 &nb

 

张爱玲与上海的沦陷

 

摘  要:为什么张爱玲在1943-1945年两年间,能成为文坛上1颗最为耀眼的星星,本文通过对沦陷区的背景与张爱玲的创作的分析,探讨了上海沦陷与张爱玲创作之间丝丝缕缕的联系,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总结出张爱玲的创作的两大特色:对人性的关注,以及对国民性的批判。从而得出张爱玲的创作,并不像有人批评的缺乏历史感,与时代脱节等,她的文章真实的反映了乱世儿女的的仓皇与无奈,人在历史变迁中的卑微与渺小,有着强烈的时代沧桑感和历史感。
关键词:张爱玲;时代感;人性; 国民性

Zhang Ailing and the occupied Shanghai


Abstract: Why Zhang Ailing turned to be a shining star in the Chinese literary field between 1943 and 1945?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occupied area and Zhang Ailing’ s works, this article has discussed the complicated association between Zhang Ailing’ s works and the occupied Shanghai. After the analysis, it has summarized two characteristics in Zhang Ailing’ s works, the attention to human nature, as well as the critique to national character. At last, we has got an conclusion that Zhang Ailing’ s works which has clearly reflected the helpless of people in the tumultuous times and the pettiness of people in the change of history , has a strong sense of the times and the history.

    Key Words: Zhang Ailing, the sense of the times, human nature, national character


张爱玲的出名是在1个特殊的环境里,或者说是在1个特殊的时间段。1942年,当张爱玲从香港返回上海时,上海已完全在日本人的控制下之,当时留在上海的文人,除了附逆者与抗日分子外,多半韬光养晦,谋求自保。唯有张爱玲,在1943-1945年两年间,大放异彩,创作了《沉香屑第1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重要作品,数量惊人,1时轰动文坛。张爱玲成为1颗最为耀眼的星,在沦陷的上海,张爱玲出名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柯灵先生曾说:

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1个张爱玲,上海的沦陷,才给了她机会。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政权把新文学传统1刀切断了,只要不反对他们,有点文学艺术粉饰太平,求之不得,给他们点什么,当然是毫不计较的。天高皇帝远,这就给张爱玲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

上海的沦陷与张爱玲的成名又有些怎样丝丝缕缕的联系呢?我们讲文学作品1般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是时代的见证。综观张爱玲在1943-1945年创作的小说,就会发现她小说中的历史迥异寻常,在她的文章里,与时代脱节的人物情节比比皆是。有人因此批评张爱玲缺乏历史感,生活在大时代的洪流中,却放弃了做时代“见证”的责任,是1个“远离时代与政治”的人。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首先我们看两个背景:

1、1937年8月—1941年  上海“孤岛”文学
1937年8月,上海被战火覆盖,同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离上海,上海沦陷,但在这片沦陷区,还有属于英美势力范围的公共租界和属于法国势力范围的法租界未为日本侵略者控制,这两个租界当局,由于和日本侵略者有利益冲突,在1些问题上采取中立政策。留在上海的中国作家,利用这种微妙局势,采取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抗日爱国的文学运动。这里的文学反映形势迅速,揭露敌人的阴谋及时,战斗性强,表现的形式巧妙多变,同时群众文艺也蓬勃开展。《鲁迅全集》在抗战爆发前遭到国民党重重刁难而无法出版,这时却在这里出版了。在国民党统治区也很难想象能与读者见面的、最早系统地报道中国红军真实情况的《西行漫记》和《续西行漫记》,也在这里出书。南社的柳亚子、文学研究会的郑振铎、王统照、耿济之、夏丐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骨干阿英、王任叔、梅益、于伶,以及鲁迅夫人许广平等,都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并参加各种爱国活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中的悲剧意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