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融资偏好分析(4)

2013-06-15 01:35
导读:(4)随意变更融入资金的投向 从很多公司的年报中我们看到,不少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投资并不符合公司的长远利益。它们轻易地把资金投到根本不熟悉

 (4)随意变更融入资金的投向
 从很多公司的年报中我们看到,不少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投资并不符合公司的长远利益。它们轻易地把资金投到根本不熟悉、与主业毫不相关的产业中,在项目环境发生变化后,又随意地变更投资方向。还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把通过发行股票、配股、增发募集的大量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证券市场,参与股市的投机炒作,获取投资收益,弥补主业的不足。
 
(二)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及股票市场的影响
 (1)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
 适度负债是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负债可以使企业具备节税利益和财务杠杆的作用,而且负债的破产机制可以约束企业经理的行为,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而我国上市公司过高的股权融资比例,使得企业股本资本的过度扩张,造成股权的稀释;同时,股权筹资的低成本和非偿还性,弱化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和约束,导致经营管理者不会珍惜筹集的资金,随意使用或闲置,甚至投入股市进行投机,造成投资的低效率。
 现实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扩张,而其单位净资产盈利能力基本呈现上市后逐年下降的趋势。1992-2002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28%,14.68%,13.15%,10.78%,9.59%,9.69%,7.45%,8.23%,7.63%,5.35%和5.65%。有学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新的投资摊薄了已有项目的利润水平,导致单位净资产盈利能力的不断下降。这也正显示出公司的扩张并不是出于收益良好的投资机会,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是一种过度融资。具体表现在:
 第一,融资金额超过实际需要,大量资金闲置浪费。上市公司把能筹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作为选择再融资方式及制定发行方案的重要目标,其融资金额往往存在粗放经营的倾向,使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无法与公司资产实现同步增长。第二,融资投向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长期以来,上市公司普遍不注重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致使募集资金投向频繁变化,投资项目收益地下,拼凑项目圈钱的迹象十分明显。第三,造成负债的各种优势无从发挥。如前所述,负债的税盾作用,杠杆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经营的代理成本。由于债权人比股东有着对公司剩余资产的优先求偿权,因此,债权人有时比股东更加重视企业的经营情况,债权人会通过各种条款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比如说投资的资金流向等。通过对经营者的约束,使得经营者会更加认真的对待公司的经营,提高业绩,这一方面节约了股东的代理成本,又使得债权人成为了股东背后的监督者。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市场效率
 我国企业偏好股权的融资结构对证券市场的负面影响体现在:一是扭曲证券市场资金资源配置的功能,由于股权融资的低成本以及股东对企业监控的弱化,使得股市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最佳场所,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手段,上市公司不断通过股权融资获取廉价的,甚至是免费的资金,造成资金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扭曲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二是由于上市公司经营的低效益,投资者难以从企业的发展中获取收益,只能通过市场的短期炒作获取差价收入,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股市动荡不安,投机盛行。而且扭曲的价格不仅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还会误导投资者,造成投市资金的错误配置,低效率的企业继续浪费稀缺的资源,形成恶性循环。三是由于投资者长期得不到回报,使其逐渐对股票投资失去信心而将资产抽出股市,导致股市资金来源不足。
 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是过分依赖直接融资的表现,这就危害了间接融资的生存空间,影响了间接融资的正常发展,由此将导致我国的银行业陷于困境,信贷业务萎缩,盈利能力下降,进而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

四、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原因分析

(一) 负债结构不合理原因
 获得长期贷款的条件要比短期贷款苛刻,所以企业在借长期贷款有困难时会不断地借短期贷款来应一时之需,造成我国上市公司短期负债比率远远大于长期负债比率。
 
(二)  股权融资偏好原因
 (1)从法律角度上来看,我国的法律对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有很大的约束。
 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要求企业发行债券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得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累积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总额的 40%;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债券一年的利息;筹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债券利率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门槛被抬得很高,这样就把很多的非国有企业,成长型企业等那些有发放债券筹集资金需求的企业拒之门外,好多公司只好放弃这一融资方式,而一味地去通过股权融资筹集资本。换句话说,我国市场经济从制度上就将负债融资否定了,这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的根本原因。
 此外,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滞后,一些企业债券的兑付问题也影响了投资者对企业债券的投资热情。
(2)从股权制度的角度来看,我国特殊的股权制度是造成上市公司过度依赖股权资本的根源。
 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的,股权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国有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A股、B股、H股等,其中国有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暂时不能上市流通。国有股和法人股所占的比重过高。截至2004年3月末,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持股数占总股本的63.94%。国有股东在上市公司中处于相对控股的地位,但由于公众投资者非常分散,致使在人数上占多数的公众投资者也难以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国有股的主体不明确;国有股、法人股与个人股同股不同权,并且不能流通。这使得国家股的产权代表不仅拥有很大的控制权,而且也不需要承担国有资产投资风险和由于市场所带来的风险。
 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带来了两个明显的后果:第一,由于市场上的流通股较少,这就使得股票市场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二级市场股价大部分时间处于高估的状态,市盈率普遍过高,股票价格明显偏离股票的价值;企业只将股票所需支付的红利作为成本。另外,我国资本市场机制不健全,上市公司并不担心采用股票再融资引发市场股价的下跌。第二,由于流通股少于国家股和法人股,所以掌握国家股的大股东们可以控制上市公司管理层,从而使得中小股东出于搭便车的心理,放弃了“用手投票”的权力,因此表面上股东的目标是股票市场价格的最大化,但事实上这种目标已经变成了大股东(国家股、法人股持有者)的目标 ——企业净资产价值的最大化。这一目标的转变使得一味地增加企业净资产成了大股东们的嗜好,而增加净资产最有效的最直接的途径莫过于股权融资了。与债务融资必须还本付息的“硬约束”相比,配股融资具有“软约束”的特点,股权融资被视为可以无偿使用的“免费资本”,而对其他融资方式则极少重视。

上一篇:中国上市公司遵循SOX404条款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下一篇:独立董事引入后的冲突及其对董事会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