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管理新发展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借鉴
2013-09-28 01:07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信用风险管理新发展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借鉴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通过对信用风险概念的新发展、信用
摘要:通过对信用风险概念的新发展、信用风险特征的变化,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模型,以及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有关信用风险管理内容的论述,在力图展示现代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同时,指出了我国商业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借鉴
1信用风险概念的新发展
传统的信用风险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能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致使银行等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实际上是一种违约风险。
随着现代风险管理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信用风险的定义已不能充分反映现代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性质和特点,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业务。
2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特征及其变化
随着整个风险管理领域的迅速发展,信用风险管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现代信用风险管理也表现出与传统信用风险管理不同的特点。
(1)信用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增强。
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缺乏科学的定量分析的手段,主要倚重定性分析和管理者主观经验判断,因此管理中风险的量化和模型的运用相当少。而近些年,在风险量化模型技术和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的推动下,以Creditmetrics为代表的信用风险量化和模型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信用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增强,这已成为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2)信用风险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和发展,信用风险对冲手段的出现部分解决了信用悖论现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信用悖论的现象是指,一方面理论上要求银行在管理信用风险时应遵守分散化、多样化的原则,防止授信集中化;另一方面实践中的银行信贷业务很难将其较好的贯彻执行,许多银行的贷款业务的分散程度不高,因为过分分散会使银行失去大客户。这种分散风险和扩张业务的矛盾就称为信用悖论。进入90年代后,对冲思想在信用风险管理领域的运用,使得这个难题得到部分解决。
(3)信用风险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发展。
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长期以来都表现为一种静态管理。这主要是因为银行对信贷资产的估值通常采用法,因而难以根据实际信用风险的程度变化而进行动态的管理。而在现代信用风险管理中,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进。首先,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发展使得组合管理者可以每天根据市场和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动态的衡量信用风险水平,盯市的方法也已经被引入到信用产品的估价和信用风险的衡量。其次,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使得组合管理者拥有了更加灵活、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其信用风险承担水平可以根据其风险偏好,通过信用衍生产品的交易进行动态调整。
(4)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又一个突出特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是造成信用风险更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企业信用状况及时、全面地了解是投资者防范信用风险的基本前提。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建立和有效运作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信息搜集与分析的规模效益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