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执法效能的思考(3)
2013-09-29 02:24
导读:三、提高人民分支机构执法效能的对策建议 1.明确中央银行的定位和职能,科学规范“一行三会”关系 在现代法治国家,机构的权威来自其法律定位,人
三、提高人民分支机构执法效能的对策建议 1.明确中央银行的定位和职能,科学规范“一行三会”关系
在现代法治国家,机构的权威来自其法律定位,人民银行要提高分支机构的执法效能,明确的法律定位和职能授权是基础。人民银行的自身建设要与完善我国监管体系综合考虑。当前,人民银行虽然不再具体监管,却还承担着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因此人民银行评价与监督专业监管机构正确履行职责就有了合理性与合法性。同时,人民银行有长期丰富的监管经验和专业知识优势,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覆盖不同业务功能的金融信息系统,因此,人民银行是作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牵头者的最合适部门,应当授予人民银行金融法律监督权,推动中央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形成。[3]
2.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制度
执法效能不高很多时候与立法质量有直接关系,上级机关应注意提高立法质量。在制定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时,应加强调研,切实掌握拟规范对象的实际情况,明确立法的目的,清楚制度导向,注重立法技术。
(1)在征信方面。在征信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尽快制定我国的信用法律体系,在法律层面明确人民银行对征信业务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制定“信息公开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
(2)在金融方面。按照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改《金融统计管理规定》,将该法律文件升格为规,将统计的范围覆盖整个金融行业,以此作为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的“金融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的具体措施。明确人民银行的金融统计检查监督权,使之与履行金融业统计职责相匹配。考虑到人民银行有掌握整个运行情况的需求,作为考察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参照,应当赋予人民银行一定的对社会企业的调查统计权。[4]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在现金管理方面。现金管理的目标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通货膨胀,同时要防范和打击洗钱等各种利用现金结算从事的违法犯罪活动。应尽快修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清理现行有关规范性文件,继续深化现有的《反洗钱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定的实施效果。通过反洗钱措施加强对大额、可疑现金的监测力度,遏止利用现金进行洗钱行为的发生。支付结算部门应加强对信用卡、账户、现金本票汇票等方面提现的控制。货币金银部门则应专职人民币流通管理,做好现金投放回笼工作,从总量上控制现金投放。
(4)在经理国库方面。按照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后的新要求及国库管理工作的新变化,尽快修订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国库工作法规、制度和办法,以法的形式赋予国库监管权力,明确国库的监管职能和对各类违规行为的处理法则,保证国库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国库监管的独立性、权威性,防止逃避国库监管的行为。
(5)取消有名无实的“行政许可”事项。当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都可以取消,采用其他更有效的管理手段。开户行政许可由人民银行事前许可变成银行事后报备制;贷款卡的发放由行政许可变成申领制;将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支库业务审批、商业银行、信用社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审批行政许可变成行政制。
3.加强内部建设,整合执法力量,探索提高执法效率的新模式
(1)按照“金融服务窗口”、“经济金融信息反馈终端”和“基层金融组织协调中心”的目标改造县市支行。县市支行在机构组织上可以按照“综合营业部”模式改进机构设置,对外保留支行、支局、支库三块牌子,对内则作为中支派出的综合业务部,实行“外支行、内科室”的管理模式。而现在由支行履行的法律实施职责,转由中支直接承担。中支的执法职能部门应直接承担起由县支行履行的执法职责,扩大执法的范围。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整合现有执法资源,通过加强培训,尽快锻炼出一支年轻、精干和高水平的执法队伍。
(3)探索提高执法效能的措施,实施“综合执法”。从实践效果来看,综合集中检查的方式能促进金融机构认真执行法律规定,降低执法,提高执法效率,缓解执法力量不足,提高执法信息共享度,减轻被查金融机构的负担。
4.适应形势发展,加强执法保障措施
在发挥科技手段提高行政和执法效率的同时,应当注意统筹安排,减少各职能部门争相自行开发系统、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的情况,业务系统软件的开发要兼顾业务发展和执法内容的需要。在强调加强“金融服务”时,应注意服务内容和对象的变化和增加,现在很多的服务项目直接面对社会公众,一些执法的对象也扩大了,所以行政成本也相应增加。因此,在执法的经费预算上要给予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骐.法律实施的概念、评价标准及影响因素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院学报),1999,(1).
[2] 张劲,冼宇航.空头支票的成因与遏制[J].南方金融,2006,(8).
[3] 刘丽巍.当代中央银行体制:世界趋势与中国的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 王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