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法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做法,它实际上是一种经验法,其优点在于操作简便,考虑了机会,适合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可以较好地跟踪市场风险,具有前瞻性。同时,这种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小,因而较为客观。其缺点在于,这种方法有效的前提是高度发达的外部市场,而目前我国银行间拆借市场、票据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其利率无法真实反映资金的机会成本,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尚未完全走上市场化道路、不同市场利率水平差异明显、利率信号失真,还缺少权威的指标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确定依据,这使该方法在目前的可行性大大降低。该方法忽略了对信用风险的,无法体现信用等级差异引起的风险成本差异,并且该方法并未将传导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经营侧重点的功能包含在内,不利于通过政策参数进行风险分散化管理。
两种方法基准利率的确定分别从自身及外部市场寻找依据,但理论出发点都应该是利润最大化法则,即基准价格应等于使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利差的确定分别采用风险计价和经验法.但确定依据也都应依资金配置部门的风险管理范围和深度而定。两种方法对风险的测量与管理采取的都是经过简化的办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可以采用更为精确的VAR技术来确定风险参数和运用对多种风险进行综合衡量的模型(IMF和国外的一些一流大学正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进行风险测量。
两种方法分别适应了不同的市场及基层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基层单位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风险管理职能会相应下放,市场法必然会成为主导。而在目前先启用风险离析成本收益均摊法,建立起资金统筹统支的框架,为全面推行资产负债管理创造前提条件。其中,风险参数的测量有助于积累风险管理的经验,可以作为未来利差确定的依据,从而为未来采用并进一步完善市场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三个复杂的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以上定价模式还只是一个框架,它可以用来直接解决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定期存贷款的内部定价问题,但银行实际的产品纷繁复杂。对以上定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精确化。以下给出内部转移价格体系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几个复杂具体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
(一)分期偿还问题。
对于分期偿还贷款的转移价格这里可提供两种解决办法。
1.资金剥离法。资金剥离法是一种将分期偿还贷款视为零息票贷款的组合,将每笔分期偿还贷款按偿还期剥离成若干笔零息票贷款,将每个现金流与相应期限的零息票贷款资金内部转移价格相匹配,再将根据这些笔不同的内部资金利率进行简单的加权平均得出的利率作为整笔贷款头寸整个贷款期间的内部资金利率的一种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将一笔l2个月分期偿还的贷款剥离成l2笔零息票贷款的组合,将每个现金与相应期限的资金转移价格相匹配,再把将这l2笔不同的资金利率进行简单的加权平均得出的利率作为整笔贷款头寸整个贷款期间的内部资金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