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关于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的几点思考(2)

2013-11-19 01:02
导读:国内商业风险偏好传导的一般流程 从上看,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传导,首先应该是自上而下地将决策层确定的风险偏好逐级贯彻到执行层面的过程;

  国内商业风险偏好传导的一般流程

  从上看,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传导,首先应该是自上而下地将决策层确定的风险偏好逐级贯彻到执行层面的过程;但与此同时,如果没有自下而上的信息支撑和执行反馈,风险偏好及其传导将毫无意义。因此,围绕风险偏好展开的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动态循环,是风险偏好传导的逻辑思路。

  首先,国内商业银行根据内外部和自身特点,综合考虑利益相关者(如股东、评级机构、者、资金提供者、监管机构等)的风险收益期望形成风险偏好,并通过政策制度、授权、授信审批、限额管理、资本、绩效考核等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上而下地分解并传导成为对各职能部门、业务单元和分支机构的具体行为目标,从而将战略层面的风险偏好自上而下地传导、细化到商业银行的每一个业务过程之中。

  同时,有效的风险偏好传导还必须依托于对银行实际风险状况的全面分析,如目前经营活动中主要承担何种风险,风险程度和特征如何,在哪些方面与现有的风险偏好导向不符,需要作出何种调整等等,这必须通过自下而上的传导来实现。通过对微观层面交易涉及的风险收益等情况的监测、检查、报告和评价,对风险偏好各层次目标及实现情况进行对比、反馈和纠正,以此作为风险偏好有效传导的动态支撑。

  由此可见,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传导是一个自上而下有效传导、逐步分解,同时自下而上检测、反馈并持续改进的一个封闭流程。从实践层面来看,可分解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制定风险政策和制度。国内商业银行各职能部门根据决策层既定的风险偏好,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拟定具体制度或标准,明确界定其与风险偏好间的关系以及向下逐步传导的实施要求;各分支机构和业务单元依据上述制度、标准和实施要求,拟定操作细则并在实际业务活动中加以执行,最终自上而下地形成一套完整的风险偏好传导政策及制度体系。

  二是具体执行及反馈。国内商业银行各层级的风险偏好执行者,在严格按照风险偏好传导的政策制度标准进行操作的同时,及时将执行情况及其存在问题反馈给上级机构或部门,从而形成风险偏好传导中必不可少的自下而上的反馈通道,以保证银行能够在统一风险偏好下进行战略或结构上的调整。

  三是实时监测与评估。国内商业银行管理层实时通过对风险偏好具体执行中风险敝口大小、风险分布特征和具体业务经营活动结果的分析,客观判断风险偏好的传导是否准确地体现了既定风险偏好的目标导向,以及在哪些环节出现偏离、偏离的原因是什么等等,以此作为执行和反馈的补充和验证。

  四是适时与检查。国内商业银行通过内外部审计机构对风险偏好传导进行适时审计和检查,以便从业务之外的独立视角对风险偏好传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审视,并提出独立客观的评价意见和建议。虽然上述流程是超脱于银行业务运营过程之外的一种独立审视,但是由于其结果对风险偏好传导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将其也纳入了风险偏好的传导流程。

上一篇: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