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及管理措(2)
2014-01-07 01:15
导读:2.1.5 盲目,无规划地发放消费信贷 近年来,各家商业纷纷抢占份额,鼓励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以求扩大盈利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
2.1.5 盲目,无规划地发放消费信贷
近年来,各家商业纷纷抢占份额,鼓励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以求扩大盈利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规操作的现象。如:有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的贷款任务,这些基层行为了完成贷款任务,给每个员工下达一定额度的消费信贷任务;有些商业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这些现象的蔓延将造成新一轮的风险积聚,阻碍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2.2 借款人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或者借款人单位出具的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进行判断和决策,而没有对这些证明的属实进行。一些借款人由于收入不稳定或者暂时失业等原因,无法按期还款,导致银行贷款难以按时收回的现象经常发生。
2.3 相关的法规不健全[3]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规范消费信贷活动和调整消费信贷关系的法律。现行的法律条款基本上是针对法人制定的,很少有针对消费性个人贷款的条款,对于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均是消费者个人,并且贷款金额小、数量多,保护银行债权的法规又不健全,从而导致信贷风险控制难以落实。
3 措施分析
3.1 建立健全信贷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信贷经营管理体系
按照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行规律和
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银行应建立健全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规章制度,实行风险监控和审慎经营,使消费信贷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的程度。严格贷款操作流程,规范贷款手续,使每笔贷款业务都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办理。各商业银行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建立、完善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系统,二是建立、完善信贷资产风险化解系统,三是加强贷款管理,把贷款的“三查”工作落到实处[4]。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3.2 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的研究
各商业银行要做到及时了解、准确解读国家经济调整政策,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加强行业及其信贷投放的跟踪研究,强化行业信贷授信的总量控制。要将“压力测试”引入风险管理,尤其要将政策变化纳入测试范围,制定应对危机的策略。要高度重视对产能过剩行业已授信客户的授后管理,及时跟踪了解政策、市场和企业经营的变化,有效识别和衡量信用风险,研究制定积极的防范化解方案。
3.3 信贷资金市场化
为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和效益,银行贷款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坚决杜绝人情贷欲,遵免风险贷款,应以“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为原则,走市场化道路,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把握行业生命周期。银行要把信贷资金投向确保能够按期还本付息的企业和项目,尤其要增加对科技含高、信誉优良、产品有市场、经营效益好、经营规范、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信贷投人。
3.4 大力提高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银行信贷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个极为紧迫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信贷工作需要信贷人员具备多方面的品质,如:较强的工作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品质、较高的宏观政策水平和较精的微观分析能力。因此,要通过系统的和培训来提高信贷人员的素质,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创造以人为本、积极上进的企业,激发信贷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常新萍,张国花.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8(06).
[2] 吴明飞.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与管理措施分析[J].黑龙江金融,2008(10).
[3] 王磊.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金融论苑,2007(12).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 余斌.国有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风险分析及法律对策研究[J].财经界,2008(12).
[5] 单飞.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分析[J].金融广角,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