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商业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 提高人力资源有效性

2014-05-02 01:30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商业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 提高人力资源有效性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本文在简要的介绍了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的概念、形

摘要:本文在简要的介绍了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的概念、形式、内涵和特点之后,从人力资源有效性的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的综合柜员制,这种分析包含了实行综合柜员制的外在环境的要求,也包含了人力资源内在的本质要求,如人力资源的准备和获取、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和增值、人力资源的报酬和奖励等。在此分析基础之后,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综合柜员制;人力资源;有效性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也称“大师中的大师”)彼得·杜拉克(即德鲁克)(Peter·F·Drucker),其研究企业的理论是从时代、社会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来透视管理,强调管理的人性和实践性 。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组织,人的重要性是其“本”。商业银行亦如此。本文从人力资源有效性的角度来剖析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的简介
  综合柜员制是集会计、出纳、储蓄等门市业务为一体,以计算机作为帐务操作载体,由柜员单独临柜,独立处理业务并经后台复核确认的会计处理方式。实行综合柜员制有3点明显的效果:(1)实行综合柜员制优化了劳动组合,促进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2)实行综合柜员制给客户提供了及时、快捷、周到的服务。(3)实行综合柜员制也提升了营业部的整体形象,提高了银行的整体效率。所以实行综合柜员制是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必然趋势。
  商业银行在综合柜员制的实践中,探索出了3种形式的综合柜员制:(1)支行营业部“二合一”的综合柜员制模式。这种“二合一”模式是通过合并原来的4个会计记账窗口和6个出纳收款窗口为现在的6个“收款记帐柜”,撤销了原来单一的会计记账柜口,基本实现了会计出纳一体化。(2)分理处的“二合一”综合柜员制模式。这种模式比较普遍,即综合柜员制已从原来的出纳与储蓄“二合一”或会计与出纳“二合一”进人到会计与储蓄的“二合一”模式,即通过“232共享器”随意切换对会计、储蓄业务,实现在一个终端器上完成会计、储蓄二套业务的处理。(3)分理处的“三合一”综合柜员制模式。目前商业银行研制成功的“三端切换器”,为综合柜员制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三和一”的综合柜员制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综合柜员制在实际中应用的结果。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综合柜员制也就是单人临柜,独立办理从受理、审查凭证到记、结、轧帐等全部操作过程的一种新的劳动组合形式,其内涵可概括为“单人临柜,独立操作;自我约束,风险自担;事后复核,双线监控。”即,每位临柜员均可以办理任何一位顾客的临柜业务;顾客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窗口来办理自己的业务。综合柜员制以会计事后监督为安全保障系统,其主要原则是“核算监督分开,双系统操作,业务内容全面复核”。
  综合柜员制同传统的柜台制相比,具有以下4个特点:(1)拓宽柜台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在实现综合柜员制之后,每位综合柜员制使用自己的上机号码和密码,独立对外开展广泛的业务,如会计、出纳、储蓄等。(2)深化集约化经营内涵,提高劳动生产力。实现综合柜员制,避免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移植大城市时流失业务量,也就是可在少退出网点或不退出网点的前提下,同样起到减员增效的作用;或者在业务量不减的情况下,节约人力资源使用。(3)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由于综合柜员制的员工的责任更加明确,对柜员业务素质、职业道德都经过了严格的评审、考核,还有完备的电子监控和日终集中事后复核,这些避免了因工作责任不清导致相互依赖、相互推诿现象,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员工素质的提高。(4)增强一线竞争能力,适应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可抓住推行综合业务系统这一有利时机,全面调整柜面业务前、后台的劳动组合和业务流程配置方式,坚定地推行综合柜员制,扩充柜面服务容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实现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商业银行的综合柜员制是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结果,即,商业银行以信息流为基础,代替了传统的物质流之后的组织结构变革和改善的结果。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试析实行综合柜员制后,人力资源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取到了较佳的结果。首先,我们将从实行综合柜员制满足商业银行的3类挑战的要求,是外在环境的要求;其次,实行综合柜员制可以提高内在竞争力,是商业银行本身人力资源的根本要求,这种要求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的准备和获取、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和增值、人力资源的报酬和奖励等方面。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 实行综合柜员制是满足外在环境挑战的要求。综合柜员制是来源于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银行中的运用。随着世界市场自由贸易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加速了商业银行经营外部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快速响应和弹性运作的不断变革要求,也就是关系到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3C(竞争、顾客、变化)因素。在现代的竞争环境中,商业银行之间相互的竞争方式已被多层面的竞争方式——TQCS(T:按合同及时交货或新产品上市时间;Q:质量;C:成本;S:售前咨询服务及售后维护、升值服务)取代。并且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中,顾客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中心,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来生产和经营。由于信息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给竞争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中,即全球化的趋势下竞争加剧、需求多样化和经济动荡的压力之下,在“重新形成竞争力” 这一目标的驱使下,银行开始了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思考,并实行了综合柜员制这种运作体制,从而有效地发挥了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银行业几种CRM应用方案比较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