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代金融危机的演进与政府干预深化(2)

2014-09-24 01:17
导读:三、虚拟视角下危机中的政府干预 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均衡的环境中,如何保持本国金融稳定,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金融危
  三、虚拟视角下危机中的政府干预
  
  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均衡的环境中,如何保持本国金融稳定,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金融危机的演变及金融稳定与宏观经济稳定关系的变化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在国际货币发行国政府和私人机构都存在推动经济虚拟化的冲动,这一过程是在经济、金融自由旗号下进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发达国家推行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原则上为实体经济配置资源和规避风险服务。但是金融自由化发展,最初目标已经被大大弱化,各种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间的投机工具。现行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存在的内在矛盾,造成了全球流动性膨胀、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和各国虚拟经济膨胀,改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结构,加剧了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在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7年次贷危机中,通过杠杆撬动的资金链条明显拉长,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金融危机的形成与发展已经跨越了银行、证券、房地产、汇市、大宗商品期货的市场界限;传统理论认为是宏观经济周期变化影响着金融稳定性。现在看到的是不均衡国际货币体系下全球流动性膨胀与紧缩,以及经济过度虚拟化造成了国际金融不稳定和各国金融不稳定,对各国宏观经济稳定和全球经济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是在相同背景下爆发的,只是这次首先发生在发达国家。对这样的大国保持本国金融稳定,对保持本国宏观经济稳定异常重要,对全球经济稳定也异常重要。
  
  (二)金融危机中政府干预的深化
  新古典理论体系下产生的政府干预理论,是基于市场失灵的研究,主张减少金融管制,推动金融创新,该理论更反对政府对金融市场进行直接干预。新古典理论主张积极完善市场的资源配置核心功能,尽可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长期以来新古典理论所主张的市场失灵理论,被视为界定政府干预范畴的标准。金融监管与政府危机干预是随着金融危机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深化的。早期金融危机研究发展到现代,出现了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理论;金德尔伯格对金融恐慌和危机的性研究,提出周期性金融危机观点;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出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戴蒙德和戴维格(Diamand—Dybvig)构建了银行挤兑模型;最近,出现了大量关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研究。这些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金融监管和危机干预的政策建议(主要是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的研究),把政府金融监管和干预的正面作用视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在美国次贷危机中,与以往不同的重要变化是各虚拟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异常紧密,房屋信贷机构、证券承销机构、保险机构以及跨国金融机构之间连成了复杂的链条。金融风险被复杂的定价方法和交易程序掩盖,最初的房屋信贷和消费信贷的风险似乎被大大降低了。但是,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却大大增加,因为在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市场边界已经模糊,经济虚拟化加深后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寄托在宏观经济持续稳定上升,而整个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异常敏感。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在美欧发达国家,这种微观层面的经济虚拟化与不均衡货币体系之间形成相互支撑,使这些国家的金融稳定和国际金融稳定变得很脆弱。国际不均衡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国际、经济背景。这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不均衡发展,在一段时间里可以维持,但维持得越久,潜在的危机就会越大。当大量金融机构在虚拟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中,开始暴露风险时,它呈现的就是整个虚拟经济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总体性危机。当这种危机动摇信用体系的时候,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实际影响。金融系统性风险爆发会对信用体系造成巨大的破坏,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有效配置资金的渠道和效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稳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金融稳定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迫使政府必然进行全面干预,30年以来各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在不断加深。从最初对传统政策机制的讨论,发展到直接救助市场和金融机构。如美联储就创造三种新型的直接救助金融机构的手段:定期贷款拍卖、一级交易商信用工具和定期证券借贷工具。其目的:一是有效的延长了给金融机构贷款的期限;二是扩大了抵押品范围(从传统的国债抵押扩展到AAA非机构债券抵押);三是增加了流动性供给的对象(从传统商业银行扩展到一级交易商、大型投行、保险公司);四是有效降低了处于危机中的金融机构获得流动性的成本。美联储推行的这三大创新的救援机制打破了美欧等国政府不对金融市场进行直接干预的“惯例”。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美欧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在不断扩大。接管两大房贷机构,随后雷曼兄弟破产。最后,美国政府提出7000亿美金的救市方案出台。最近,又在不断向危机机构追加注入流动性。
  从最近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干预经验看,放松监管标准保持金融机构流动性,以及迅速向危机机构注入流动性,使其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稳定是正确选择。但是,政府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并不能彻底消除造成现代金融危机的根本因素,也不能消除全球流动性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认为从2008年美国次贷中,我们获得两个政府干预的基本经验,也是政府干预的基本发展趋势:第一,关注金融机构资产结构构成,提高风险控制标准,金融监管部门建立统一协调和高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中介和评级机构的监管,并建立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从微观上控制好虚拟经济发展带来的金融系统性风险。第二,对不均衡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逐步进行改革,控制好全球流动性问题,建立防止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宏观机制。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四、发展中大国应对现代金融危机的干预机制探索
  
  保持中国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应该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以及影响中国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稳定的虚拟经济方面各种因素考虑进来,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通过与主要国家合作实现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合理发展;注意完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提高政策相互协调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适时性;最后,应该建立金融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和直接干预机制。本文主要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保持国际货币体系相对合理发展
  美欧发达国家积极推行了美元本位制、金融自由化和浮动汇率制度。掌握了国际金融决策权的发达国家总是强调金融自由化和浮动汇率的好处,却总是忽略美元本位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一国货币充当世界货币,该国总是存在过度发行冲动,这种过度发行总是掩盖在市场交易机制和虚拟资产价格膨胀中,发展中国家持有大量该国虚拟资产作为外汇储备和资产,而该国很便宜的使用其他国家的资金,并且常常可以通过汇率调控实施“赖账”。由于全球流动性膨胀风险和经济虚拟化使我们很难确定均衡汇率的合理水平,实践也证明不能通过汇率调控来调节国际收支。所以各国就不能放弃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控制,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经济稳定极为重要。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此次金融危机对国内金融市场冲击有限。所以稳定汇率非常重要,中美间金融合作的前提就是不能再把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作为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的根本问题。
  目前,应该加强主要国家间的合作和协调,以修正当前不稳定的世界货币体系,重建稳定、和谐、公平的国际货币金融新秩序。长期来看,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可以降低美元对人民币的影响。一方面,降低我国汇率风险;另一方面是人民币获得与中国实体经济相衬的国际货币地位,减轻其他国家对美元波动的影响,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美元波动引发的全球金融系统风险。因为如果中国国内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强力增长,人民币将是有保障的硬通货。中美合作,从而使各国为维持汇率稳定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中国虚拟经济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发展将为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交易提供平台和通道。最近,中国与韩国等国已经实现货币互换,这种人民币国际化形式的风险更容易控制。今后,要与主要国家积极探讨和合作实现风险可控的人民币国际化方案,适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最后贷款人职能、直接干预与金融监管的协调
  最后贷款人(注资等提供流动性措施)与直接入市干预宗旨都是要保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稳定。但从长期看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和政府直接干预能否达到保持金融稳定的目标,还需要加强对存在问题的金融机构和问题人监管、处罚和治理的力度,所以要完善这方面立法和监管。否则,就使问题金融机构和问题人利用“太大而不能倒闭”问题,从事过度投机和逃避监管,用金融稳定绑架实体经济稳定,使其能够搭政府保持金融稳定政策的便车。
  各国直接救助金融市场的经验: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国内金融机构的直接救助;同时对汇市和股市的干预;最后贷款人。在1998年香港金融危机中,作为自由竞争市
上一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