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代金融危机的演进与政府干预深化

2014-09-24 01:17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现代金融危机的演进与政府干预深化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显著表现为经济虚拟化;国际货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显著表现为经济虚拟化;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主导的,且美元地位和美国虚拟经济相互支撑,表现为美元大量发行与美国双赤字并存。本文认为这种不均衡国际货币体系不能长期维持,其造成了金融监管滞后和国际金融监管缺失,这些因素是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因此,维护本国金融稳定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需要对人民币国际化、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和组合干预调控政策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虚拟经济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充分揭示出经济虚拟化。和全球不均衡的货币、金融体系的内在矛盾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不稳定的最重要宏观因素。美国次贷危机演变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充分显露出来。首先,美元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推动了美欧金融自由化进程。美元成为国际主导货币,这种世界货币地位支撑了美国虚拟经济,支撑了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虚拟经济的信心,特别是对美国国债的信心。第二,家存在的“原罪”和“高储蓄两难”的情况,其外部影响因素就在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失衡和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困扰发展中国家的各种问题,例如:汇率制度问题、国际资本流动冲击(货币冲击)问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的主要因素。第三,次贷危机的爆发,表明支撑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美欧国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状况是不稳定的,美国之外的美国虚拟资产持有者一旦丧失信心,美国虚拟资产大幅贬值,国际投资者将放弃美国国债、债、金融债,从而引发美元危机,这将对全球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与美国虚拟经济的相互支撑   
  (一)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金融自由化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黄金一美元本位制被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所取代,美国逐步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黄金的非货币化和自由主义推动的金融自由化导致了欧美国家浮动汇率制度的形成,国际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动,特别是流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短期资本相对上升,推动了全球范围的经济虚拟化。
  美欧各国金融自由化发展的主要表现是银行的信贷条件放宽,银行间的竞争加剧,利率实现市场化,资产出现证券化发展趋势加剧了银行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之间的竞争;规避金融管制的新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出现;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长期汇率不稳定成为经常现象;国际贸易和投资迅速发展,为规避本国政府的管制,跨国银行日益兴旺,国际间流动资本迅速增加。1999年美国政府颁布了《金融现代化法》,放弃了奉行了几十年的分业经营管理思想,标志着金融自由化发展到了一个顶点。
  
  (二)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与美国双赤字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变化,推动了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而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提高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以至于一些经济学家把这当作理论研究的基础,视为理所当然。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用美元买回各类资源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其他国家再用出口这些资源和商品换回的美元现金购买美国的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当这些债务到期时,美国会用包括利息在内更多的美元现金偿还其债务,这些美元现金最终还会购买美国的金融资产或存入美国的银行。美国通过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发达的虚拟经济部门,从全球吸收资金,推动了本国虚拟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虚拟经济成为其缓解资金流动冲击的泄洪区和蓄水池。这一循环机制之所以能够顺利运行关键在于其他国家将该货币作为外汇储备,在没有更好的地方投资的时候,会将该储备货币投资回货币发行国家,通常是购买美国国债、股票、房地产等资产。这会进一步刺激货币发行国的虚拟经济(主要包括债券、股票和房地产,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过度发展——价格过度膨胀和规模扩大同期出现。这种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会进一步刺激该国货币过度发行,这一趋势是不可逆的——即当美国虚拟资产价格暴跌的时候,美元却不能再从市场中退出去,而是留在市场中。所以,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内在矛盾成为全球流动性膨胀和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根源,也是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到2006年已经达到8000多亿美元,正是因为美元具有国际主导货币地位才使美国得以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廉价的使用别国资源和产品。
  
  (三)这种循环机制产生了两个显著关系
  第一,美国通过经济、和外交等手段推行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了影响主要汇率水平的能力。从理论上讲,只要美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美国金融市场保持稳定,全球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就能够维持,对其虚拟资产的投资就被认为是安全的,那么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双赤字就可以继续维持,美国就可以持续享受这种优势地位带来的种种好处。而其汇率调控完全可以通过其它手段,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协调,并在自由贸易原则的名义下要求国际收支顺差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汇率升值,这种汇率调控政策成为美国以前多次使用的工具。
  第二,美元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支撑着美国对外债务(包括国债、企业债、金融债券等),而美国债务规模继续推动美元发行形成了一个循环。因为,对美国顺差的国家不得不将大量的美元储备再次投资到美国债券上。但是,这一循环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因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决定了不论美国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还是欧元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都存在不能通过其自身克服的风险——即一国主权货币或区域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其货币地位最终是由其实体经济支撑的,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由其虚拟经济支撑,这就要求该国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
  但是,国际货币发行国政府和私人机构却有过度发展国内虚拟经济的动机,因为通过虚拟经济更容易从全球获得资金和利润。发行冲动必然使这种国际货币的发行和其虚拟经济发展不能保持与全球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这种失调是造成全球流动性膨胀的根本原因。由于美国具有国际货币地位,所以其债务发行机制缺少控制,美国向全球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美元,造成全球流动性膨胀;各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美元资金,各国外汇储备机构也管理着大量的美元资产。一旦美国的虚拟经济发展过度,偏离实体经济所能支撑的限度时,虚拟资产价格崩溃,进而出现金融机构因为风险失控出现资金断流,大量过剩的资金却流向其他市场,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稳定已经影响到宏观经济稳定。为维持金融稳定,在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在不断深入。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困境
  
  在现行不均衡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全球流动性膨胀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困境,以及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冲击等严重问题。发达国家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各种投资基金和主权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利润机会。在短期这样大规模流动会对任何一个国家经济体产生重大影响,对该国金融稳定产生影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劣势地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需要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常常高频盯住,或低频盯住美元或欧元汇率的政策,其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和虚拟经济发展都深受影响。麦金农(2006)提出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市场不开放,但实行盯住国际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如果大量吸收外资会产生“原罪”问题——过度负债,并且短期外债比较多,受汇率影响比较大,很容易发生债务危机;依靠对外贸易实现经济高增长,带来大量顺差的同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则会出现“高储蓄两难”问题。在不均衡国际货币体系下,最终1997年在亚洲爆发金融危机,外部直接因素就是国际短期资本迅速流动的冲击。早期研究更多的关注这些国家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的不足,忽视国际货币体系造成的流动性膨胀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投机资本的研究也仅仅限于微观层面,没有深入揭示出其宏观背景。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东南亚国家再次选择高频盯住美元来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实属无奈选择。而发达国家必定可以继续利用其“货币特权”,以各种对其有利的方式控制国际金融和经济。
上一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