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1)(2)
2014-11-08 01:15
导读:二、透明度的度量 所谓指标评分法,即通过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具体内涵的分析,建立一系列指标体系,针对各国中央银行的实际操作进行评分,加总后得
二、透明度的度量
所谓指标评分法,即通过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具体内涵的分析,建立一系列指标体系,针对各国中央银行的实际操作进行评分,加总后得到一个表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具体数值。各种量化方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指标体系中指标的选取和赋值方法的差异。在这里主要介绍近期Eijffinger 和 Geraats(2005)的具体研究,他们的量化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下简称E&G指数)。
(一)理论基础
1.概念性框架。
Eijffinger 和 Geraats(2005)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中央银行对政策制定过程中相关信息的披露程度。它是一个与货币政策制定各方面相关的多层面的概念,因此,可以建立一个概念性框架来反映政策制定过程的不同阶段(如图1所示)。Eijffinger 和 Geraats根据各国中央银行实际披露信息的情况,从政治、经济、程序、政策和操作五个方面来进行度量(具体含义和指标见表1)。
2.模型的建立。
通过一个模型说明上述五个方面的特征。假设中央银行的损失函数为:
L=α(π-π*)2 β(y-y*)2(1)
其中:y是产出;y*为目标产出值; α和β分别反映央行在决策时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偏好程度;π是通货膨胀;π*为中央银行公布的通货膨胀目标,它体现央行的政策透明度。
经济结构可以表示为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式:
y=y-α(i-πe-r) d (2)
π=πe β(y-y) s (3)
其中,i表示名义利率、π琫表示通货膨胀预期、﹜为自然产出率、﹔为长期真实利率、d是总需求冲击、s是总供给冲击。
假设名义利率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基于泰勒规则来制定利率,或者说,在式(2)和式(3)的约束下最小化央行的损失函数式(1)。通过上述简化的模型可以把货币政策概念性框架的五个层面理论化,如在标准模型中:政策透明度意味着中央银行及时地公布关于其政策工具(即名义利率)的决定,以及通过α和β来表示央行的政策偏好;政治透明度意味着通货膨胀目标π*的对外公布;由于存在与政策工具有关的可控性误差和传导中的宏观经济波动(d和s),货币政策的执行变得复杂,操作透明度则意味着对外公布这些可控性误差和波动。 货币,政策透明度-[飞诺网FENO.CN] (二)透明度指数的建立和评估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指数的建立。
E&G指数的设计是建立在前面货币政策透明度概念性框架的五个层面的基础上,其中每一个层面又分别包含3个子项问题,每一项的权重相同,并且满分均为1(对每个问题完全肯定得1分,完全否定为0分,其他情况为0.5分)。然后对这五项分指数进行加总得到一个总的数值,其最大值为15。表2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了完整的描述。
2.评估结果。
利用上面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标体系,Eijffinger 和 Geraats对9个国家中央银行进行了实际评估,其中,有8家中央银行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以各国货币计算的2001年4月各国外汇市场交易总额来衡量),另外1家是新西兰储备银行(因为其从1990年采用通胀目标制以来,在货币政策透明度方面成效显著)。对表3、表4进行分析:纵向看,从1998年到2002年间,大多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度都有所提高;而横向看,2002年新西兰、瑞典和英国的货币政策透明最高,而澳大利亚、瑞士和日本的透明度较低,美国、加拿大和欧元区则居中。表5给出了2002年上述各国货币政策透明度指数的子项目得分情况,可以看出,样本中透明度最高的国家都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但是这些国家中整体透明度仍存在差异,比如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总分在样本中相对较低。可以注意到,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的政治透明度都十分高,但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是高政治透明度的必要条件,比如欧元区的政治透明度也很高。并且,从表5中可以看到,各个国家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各个层面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例如,欧元区和美国的总分相当,但欧元区的政治透明度较高;而美联储则强调决策的及时公布、解释和政策倾向,因而其政策透明度较高。由于美国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表现良好,以及美联储享有较高的信誉,所以,金融市场一般认为美联储的透明度高于欧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