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1)(3)
2014-11-08 01:15
导读:(三)实证检验 目前,有关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证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检验透明度指数的经济绩效,即检验透明度程度对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
(三)实证检验
目前,有关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证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检验透明度指数的经济绩效,即检验透明度程度对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主要指标(如产出、通货膨胀等变量)的影响,以及检验透明度指数的各个层面的相对重要性,并且目前考察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由于不同学者的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处理方式的不同,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实证结果。但综合有关文献可以总结出几点较为一致的结论:(1)较高的政策透明度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如Faust 和Svensson(2001)的研究表明,提高透明度有利于降低通胀偏好、通胀波动水平,以及
就业波动水平。Chortareas、Stasavage和Sterne(2002)通过8个国家的截面数据,发现对未来政策预测的较高透明度有利于降低平均通货膨胀水平。(2)较高的透明度有利于经济的稳定,而透明度与产出之间无必然联系。如Demertzis 和Hallett(2003)研究了E&G指数的经验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央银行透明度指数与平均通胀率和平均产出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上的相关性,即透明度变化对平均产出和通胀的影响不大。而透明度的各个层面对平均通胀水平和产出的影响方向不完全一致。重要的是,他们研究发现,透明度变化对经济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即透明度越高,产出和通胀的波动幅度越小。另外,Geraats和Eijffinger(2004)运用时间序列反映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动态变化,他们发现透明度指数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短期名义利率。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和对策
货币流通速度的源流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