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从长期看,危机要得到根源性的缓解,必须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出一系列真正的调整和修正,重新建立起市场参与者相互之间的信任,而不是市场参与者对国家的信任。
一方面,市场纪律必须得到重新梳理和改革。理性、均衡的市场需要回归。正如传统的金融理论所言,市场中应该是风险对冲者和风险投机者协调并存。在取向多元化的市场中,交易价格才是平稳而准确的。从近期情况来看,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巨幅波动,主要股票价格被大量做空仍然反映了市场中的投机倾向的泛滥。许多金融机构激进逐利的公司治理结构没有因危机的发生而改变。这一局面如果得不到根本上的改观,或将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恢复,或将为未来其他新的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另一方面,金融监管者需要用动态的眼光审视市场的发展变化。市场并不总是万能的。特别在全球一体化的下,一国的市场往往不仅在本国因素的影响下自我调节,而是受到全球市场的共同影响。在市场自主运行的领域,金融监管者需要不断质疑本国金融市场自我约束机制的有效性,持续对市场运行规则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并及时提出修正意见;在政策直接干预的领域,监管者需要全方位地运用监管工具,及时地掌握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信息并分类采取监管措施。建立清晰明确的监管规则,让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机构和产品进入,让不利于市场稳定的机构和产品退出。
中国金融业需要充分利用此次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于我国的金融体系影响十分有限。这得益于国家宏观持续稳健发展所提供的坚实基础,监管部门制定了审慎有效的监管要求,以及我国金融业与世界金融市场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等原因。但从长期趋势以及全球实体经济联动性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心存侥幸,独善其外,而是以此为鉴,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一是按照宏观调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积极应对短期冲击,充分加强内需的缓冲效应。此次金融危机的外部影响将不断显现,并将可能危及全球实体经济。正在经历从出口依赖型向均衡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加快这一进程,庞大的内需市场也是我们对冲外部影响的重要支撑。中国金融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采取更多的行动适应和参与这种转变,以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规避风险。
二是以危机为鉴,扎实做好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机制等内部基础建设。历次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大浪淘沙,适者生存。真正能够长久应对市场变化的金融企业靠的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清晰审慎的、严谨有效的内控机制以及可持续的创新能力。我们的金融企业需要首先夯实自身的发展基础,练好内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而不是仅仅基于某一段市场周期,一味地求大求快。
三是深入危机根源,掌握真实信息,有效培育人才基础。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是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案例。中国金融业绝不是置身于外的旁观者,也不是盲目乐观的自我庆幸者,而是要做一个冷静客观的分析者。上任何一次金融危机都是金融体系不得不经历的重要修正,是金融系统自身问题的集中暴发。中国金融业应当利用此次机会,通过多种形式实地了解危机的发展状况,培养和积累应对危机的经验和做法,对经济繁荣下的不审慎行为及时予以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