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中国悬念:市场“痉挛”(2)

2014-12-17 01:09
导读:从长期看,危机 要得到根源性的缓解,必须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出一系列真正的调整和修正,重新建立起市场参与者相互之间的信任,而不是市场参与者对

  从长期看,危机要得到根源性的缓解,必须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出一系列真正的调整和修正,重新建立起市场参与者相互之间的信任,而不是市场参与者对国家的信任。

  一方面,市场纪律必须得到重新梳理和改革。理性、均衡的市场需要回归。正如传统的金融理论所言,市场中应该是风险对冲者和风险投机者协调并存。在取向多元化的市场中,交易价格才是平稳而准确的。从近期情况来看,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巨幅波动,主要股票价格被大量做空仍然反映了市场中的投机倾向的泛滥。许多金融机构激进逐利的公司治理结构没有因危机的发生而改变。这一局面如果得不到根本上的改观,或将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恢复,或将为未来其他新的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另一方面,金融监管者需要用动态的眼光审视市场的发展变化。市场并不总是万能的。特别在全球一体化的下,一国的市场往往不仅在本国因素的影响下自我调节,而是受到全球市场的共同影响。在市场自主运行的领域,金融监管者需要不断质疑本国金融市场自我约束机制的有效性,持续对市场运行规则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并及时提出修正意见;在政策直接干预的领域,监管者需要全方位地运用监管工具,及时地掌握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信息并分类采取监管措施。建立清晰明确的监管规则,让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机构和产品进入,让不利于市场稳定的机构和产品退出。

  中国金融业需要充分利用此次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于我国的金融体系影响十分有限。这得益于国家宏观持续稳健发展所提供的坚实基础,监管部门制定了审慎有效的监管要求,以及我国金融业与世界金融市场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等原因。但从长期趋势以及全球实体经济联动性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心存侥幸,独善其外,而是以此为鉴,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一是按照宏观调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积极应对短期冲击,充分加强内需的缓冲效应。此次金融危机的外部影响将不断显现,并将可能危及全球实体经济。正在经历从出口依赖型向均衡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加快这一进程,庞大的内需市场也是我们对冲外部影响的重要支撑。中国金融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采取更多的行动适应和参与这种转变,以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规避风险。

  二是以危机为鉴,扎实做好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机制等内部基础建设。历次金融危机的经验证明,大浪淘沙,适者生存。真正能够长久应对市场变化的金融企业靠的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清晰审慎的、严谨有效的内控机制以及可持续的创新能力。我们的金融企业需要首先夯实自身的发展基础,练好内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而不是仅仅基于某一段市场周期,一味地求大求快。

  三是深入危机根源,掌握真实信息,有效培育人才基础。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是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案例。中国金融业绝不是置身于外的旁观者,也不是盲目乐观的自我庆幸者,而是要做一个冷静客观的分析者。上任何一次金融危机都是金融体系不得不经历的重要修正,是金融系统自身问题的集中暴发。中国金融业应当利用此次机会,通过多种形式实地了解危机的发展状况,培养和积累应对危机的经验和做法,对经济繁荣下的不审慎行为及时予以警示。

上一篇: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论股权结构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