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台湾的QFII制度
所谓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制度,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条件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它作为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成为那些货币没有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新兴国家或地区实现有序、稳步开放的特殊通道。推行QFII制度的国家对于外国机构投资者,往往会限定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包括资格条件、持股比例、投资额度、资金的汇出入、投资登记(托管)及范围等等,并可以灵活地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对开放的程度进行微调,达到减少开放对经济冲击的目的,而在这方面台湾的成功经验可为祖国大陆提供有益的借鉴。
1、台湾推行QFII制度的措施及其演变
台湾自1991年1月起正式实施QFII制度,允许QFII直接投资证券市场,但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并在该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微调,对各种限制条件逐步放宽直至取消部分限制。台湾对QFII制度的限制措施及其演变如下:
(1)对资格条件的限定;
(2)持股比例的限定;
(3)对投资额度的限定;
(4)对资金汇出入的限定:1991年1月,台湾监管当局规定,QFII须在核准后3个月内汇入本金,汇入本金后满3个月方可汇出本金,并将QFII资金的汇入汇出控制在一年内不超过4个来回。1996年,取消本金、利得汇出期限限制,1997年更是允许QFII汇入台湾市场的金额在不超过5000万美元的情况下可以免经台湾外汇局的同意。投资者汇出资金时,需通过“中央银行”进行兑换,同时交纳20%的利息和股息税。到2001年,将本金汇入限制放宽至两年。
(5)对资金运用范围的限定: 1991年1月,台湾监管当局规定QFII需将汇入资金的10%开设3个月定期存款账户,而到1992年则放宽为可将其汇入资金的10%投资90天以内货币市场工具,到了1995年将投资货币市场工具的限额从10%提高到30%.在1998年开始允许QFII投资期货市场,到2000年则允许其投资可转换证券和金融证券。
自1991年开放外国专业投资机构投资台湾证券市场,至2001年11月23日止,台湾监管当局共核准QFII投资台湾证券市场申请(包括首次及再次申请)1958件,共核准596家QFII首次投资台湾股市,核准金额约2300亿美元。QFII的成交金额和持股比例不断上升,截至2002年9月持股比例占同期市场总市值的9.49%,交易金额占总成交值的比例也在8%上下波动,已经成为台湾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2、台湾推行QFII制度的绩效评析
在稳定和完善台湾证券市场、促进其对外开放及国际化的进程中,QFII制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具体绩效如下:
(1)激发投资者信心,稳定了台湾证券市场
除发生亚洲金融危机的1997年,QFII历年对台股都是买超,因其被认为是理性且投资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其买入的股票常常受到其他投资者的追捧,故而激励了岛内外投资者投资台湾股市的信心。而在1997 -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正是因为大部分QFII坚持了长期投资的理性观念,在危机中不曾有大的买卖动作,才使台湾证券市场保持了大体的稳定,躲过了几乎席间整个东南亚的这场金融风暴。2000年以来,台湾股市熊市绵绵,QFII资金流出很少,而且持续买入,对市场稳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