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CEPA第三阶段四川金融业发展策略(1)

2016-09-08 01:09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CEPA第三阶段四川金融业发展策略(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内容摘要:金融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尚处于发展阶段初级的四川金融与其
内容摘要:金融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尚处于发展阶段初级的四川金融与其不具可比性。但四川金融业的发展潜力很大。两地金融部门要利用CEPA第三阶段安排启动的契机做好优势互补,促进两地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CEPA 金融业 香港 四川
  
  2006年1月1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第三阶段安排启动。本阶段安排进一步降低了香港中小型银行的市场准入,“由单家分行考核改为多家分行整体考核,在内地多家分行平均营运资金达到5亿元人民币的前提下,单家分行营运资金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为香港中小型银行进入内地打开了方便之门。香港被誉为“东方明珠”,又称“动感之都”,金融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金融自由化程度高,国际竞争力强。香港为全球第7大外汇中心,亚洲第3大国际银行中心,银行业高度发达。2004年全港认可的机构数有208家,银行资产约为GDP的5倍。同时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四川是农业大省,金融业在当地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还不高。2004年金融机构存贷款相当于GDP比例分别为129.2%和98.9%,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36.52%和31.64%,金融业就业人口只占到总就业人口的3.45%。但是四川金融业的发展速度很快(见表1),2004年各项存贷款分别比1998年增加了154.3%和105.5%,存贷规模均列西部第1位。成都是西南地区的金融中心,随着CEPA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川作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战略地位越发重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都在成都设立了区域管理中心;全国10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只有一家未在成都设立分行;2003年12月,成都在西部又率先成为允许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城市;新加坡华侨银行、东亚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5家外资银行已在成都设立了分行,荷兰银行成都分行、新加坡大华银行成都分行也即将获得批准,同时成都还有4家外资银行办事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004年全年四川保险收入也达到了1596030.79万元,给付支出422878.48万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11.11%和25.03%。
  四川金融业虽居西部第一位,但与沿海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见表2),与香港更是不具可比性,金融相互联系系数FIR还很低。根据金融深化理论,一国或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就是金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CEPA带来的契机,抓紧时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竞争能力。
  具体来讲,在与港资银行的合作过程中,四川要做到以下几点: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目前,大量港资、外资银行都在西部考察设点,人才是影响他们判定标准的第一要素。我们要为川港两地金融合作的发展打造良好氛围。首先要加强川内的金融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川内高校众多,教育体系完善,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采取重点发展、全面兼顾和金融服务与研发齐头并进的方针;全力打造高水平的金融服务业人才,提高金融服务业者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川内金融市场的需求。
  同时,各级机构和政府部门也应定期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参与讨论,群策群力,建立双边区域性协调机构,加强两地的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加快征信系统的建设,消除各种地方壁垒,完善公共金融基础设施,规范金融次序,引导金融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改善审批环节,加强银监会“绿色通道” 审批建设,降低香港从事银行、证劵、保险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对港资银行的进入采取更加务实、灵活的措施,在其分行选址和人员招聘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农村金融制度渐进性改革的经济根源探析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论混业经营下金融控股集团的优势
    上一篇:推进银行改革要克服“开放恐惧症”(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