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深入研究(1)
2016-11-29 01:11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深入研究(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企业年金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应该在基本养老
摘要:企业年金是对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应该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而通过对实际替代率与名义替代率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水平不应被降低;两者的政策定位应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企业年金为辅,两者共同构筑中国现代养老保险体系。
关键词:企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
目前企业年金是我国正在建立的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三大支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保险)之一。企业年金是指企业为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它一般由有能力的企业自愿建立,企业和个人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费用,进入职工个人年金账户,由职工在退休后领取;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覆盖、低保障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虽然我国早在十几年前就出台了有关规定和政策来发展企业年金,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进展极为缓慢。截止到2004年3月,企业年金制度覆盖的企业职工仅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职工的6%左右。从规模来看,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04年3月底,全国建立年金的企业只有22463家,参加计划的职工仅703万人,基金结余仅492.8亿元。因此,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还不够充分。
随着国内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企业年金计划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企业年金的研究和实践中,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现状、思路和对策研究占了较大比例;而近几年,在企业年金管理、方案设计和运营监管等实践方面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深入。但是,从经济学基本理论角度探讨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研究则较少,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者基于表面数据指出,要用降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来发展企业年金的看法就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两者关系的认识将会影响到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进程及结果。因此,本文将在对基本养老保险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统计数据和经济理论的支持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一、应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发展企业年金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又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亟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一)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保障的财政危机
据世界银行对1995年至2050年中国人口的研究预测,2020~2030年间,中国劳动人口将不再增长,2030年之后开始下降,人口依靠率将从1990年的8.7%增长到2050年的31.2%(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发展速度快、老龄人口绝对量大以及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特点。这将产生两个负面的结果:其一,退休人员的迅速增加,以及退休费用的急剧上升,给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造成巨大的压力;其二,由于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养老金的增长速度,而企业也无力承担过高的缴费率,政府支付部分也极为有限,因而最终会导致老年人口养老保障水平下降。
另外,虽然养老金收入在近几年的增长速度略大于养老金支出,但事实上,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补贴(见表1)。
分析表1可以发现,这几年由财政补贴的养老金当期缺口每年一直徘徊在400亿~600亿元人民币,并逐渐呈扩大趋势,全国基本养老金收入的15%~20%要依靠国家财政补贴。而据亚洲发展银行统计,目前中国养老金的资金短缺已达62亿美元,到2033年,将升至533亿美元。财政的不堪重负,要求我国除了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外,还必须获得新的养老资金来源,以应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支付压力,弥补职工退休收入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