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ST股票涨跌与大盘指数涨跌关系之实证研究(1)

2017-06-05 01:20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ST股票涨跌与大盘指数涨跌关系之实证研究(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内容提要:ST股票是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
内容提要:ST股票是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在实务和理论界,人们很关注它,并对它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实证方法研究ST股票的涨跌与大盘指数涨跌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不存在着“跷跷板”关系。投资者不能通过ST股票与其他非ST股票之间的转换来规避市场风险。   关键词:ST股票;上证综合指数;相关性;风险  一、引言  1998年3月16日,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规定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或其他状况异常,导致投资者对该公司前景难以判定,可能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情形,交易所易地对其股票实施特别处理。自1998年4月22日开始,沪深证券交易所对连续出现3年亏损及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的交易进行特别处理。作为绩差公司及问题公司的典型代表,截止到2004年5月沪深两市已经有128支ST股票(不包括已经不再属ST的),占上市公司的10%左右,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上市公司群体。由于ST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其特殊性,无论是投资者、规则制定者还是理论工作者,都越来越关注它。  二、ST类股票研究的现状及本文研究的问题  1、研究现状  ST股票是我国资本市场特有的现象,因为其特殊性,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关注,关于它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1)对ST股票公司本身的分析研究。OST公司主要存在的问题。秦锋(2001)认为,ST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业绩不佳、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大投资失误或未见成效、财务状况恶化和会计政策变动频繁等。ST公司扭亏途径的分析。秦锋(2001)认为,从短期角度看,借助外力实施资产重组是ST公司摆脱困境的有效途径。从长期角度看,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增强ST公司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杨薇、王伶(2000)对ST公司三个以上年度扭亏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很多ST公司的扭亏是短期行为,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公司亏损的因素,被视为ST公司扭亏“法宝”的资产重组存在很多弊端,ST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之多也令人担忧;张弘、吴载德(2000)从更为广泛的范围,对亏损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研究,指出在亏损公司的扭亏策略中,债务重组是亏损公司进一步实施扭亏的重要前提,股东的支持是资产重组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变卖增值的股权或资产则是实现扭亏的重要手段,政策特别是会计政策的变化也对亏损公司的扭亏结果形成重要影响。对ST公司财务预警及盈余管理的研究。陈静(1999)、陈瑜(2000)和陈晓、陈治鸿(2000)、张爱民等(2001)采用实证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或失败进行了预测,发现运用一些财务指标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或失败有着显著的预示效应;戴娜(2001)研究了ST公司通过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结论是ST公司为了摘帽存在着通过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导致ST公司股票价格大大背离其真实价值。对ST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沈亿锋、张俊生(2001)对ST公司总经理的离职概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被ST处理后,其总经理与董事会的规模在统计上存在十分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与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例以及董事会成员的持股量等变量不相关。  (2)对ST股票的市场表现研究。OST股票市场风险的研究。昌志华(1999)认为,实施ST处理对该板块的短期风险有明显的抵制作用,降低了短期系统风险比率,但是对中期风险的抑制作用不太显著;杜伟锦等(2003)对ST股票的投资风险分析的实证研究表明,ST类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风险远大于证券市场平均投资风险。对ST股票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程希骏等(2003)认为,ST板块通过了市场弱有效性的检验。市场对ST股票的反应。王震等(2002)研究结论是,市场对ST作出了负面的反应,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市场对被特别处理公告的反应越大,市场对ST公告的不同年份及对实施特别处理的两种情况的负面反应程度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对资产规模及上市公司时间长短反应的并不显著。  (3)完善我国证券市场运行机制的宏观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构造与完善,真正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市场化选择。韩志国、段强等(2002)对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退市机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建立有效、规范的退市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王震(2000)通过对国外公司困境的研究为我国ST公司把脉认为,成熟的证券市场应该建立一种机制,以最小的成本来帮助投资者或债权人较早地识别困境公司,并为其摆脱困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本文研究的问题  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是,ST股票的走势与大盘的走势是否一致。股票市场上常常有这样的说法:ST股票的走势与大盘走势呈现一种此长彼消的趋势,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跷跷板”现象。如果真的存在这种现象,就意味着,ST股票在证券市场上有一种意外的功能——规避风险的功能,投资者可以通过ST股票与非ST股票的买卖转换来规避它们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风险。同时,投资者也可以根据大盘走势对ST股票的风险进行判断,从而降低投资ST股票的风险。这样,可以给二级市场上的中小投资者提供一个比较简易的判断ST股票整体走势的方法。另外,如果存在“跷跷板”现象,这对以上市公司业绩为依据的投资决策理念也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如果存在“跷跷板”现象,则ST股票与大盘走势呈现负相关关系。  假设2:如果存在“跷跷板”现象,则影响ST股票走势的因素与影响大盘走势的因素相同,影响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ST股票并不受公司特有因素的影响,只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进而推出,ST股票整体只承受系统风险,而不承受特有风险,只不过是ST股票承担了与大盘方向相反的系统风险而已。只有这样,投资者才可能通过对ST股票与非ST股票的买卖来实现风险的规避。  三、样本  对于ST股票的走势与大盘的走势是否存在“跷跷板”现象,即ST股票涨跌与大盘涨跌是否呈负相关关系。本文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来研究。选择自2004年3月12日至2004年4月09日止,20个连续交易日的样本作为短期走势观测期;选择自2003年9月12日至2004年4月9日止,30个交易周作为长期走势观测期。本文只以沪市作为研究对象,以ST股票的整体走势与上证综合指数的走势进行对比,选择了沪市55只ST股票中的48只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占沪市ST股票的87.27%。本数据来源于搜狐财经网站。有关指标如下:ST平均涨跌幅=本交易日(或交易周)样本ST股票平均收盘价-上一个交易日(或交易周)样本ST股票平均收盘价。其中,本交易日(或交易周)样本ST股票平均收盘价=∑本交易日(或交易周)ST股票收盘价/本交易日(或交易周)样本ST股票数量;大盘涨跌幅=本交易日(或交易周)上证指数一上交易日(或交易周)上证指数。  四、ST股票走势与上证综合指数走势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及分析  1、ST股票涨跌幅与上证涨跌幅走势相关性感性观察  在我们不知道ST股票涨跌幅与上证涨跌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时,可以从直观观察两者在同一时间内的走势图,感性地认识一下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于是,我们利用SPSS软件勾画出了它们的20个交易日和30个交易周的走势,如图1和图2。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1)ST股票的走势曲线与大盘的走势曲线并不完全相符,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相符。从每一个图来看,自左至右随着时间的推移,ST股票的走势曲线与大盘的走势曲线越来越背离。从两个图的比较也可以发现短期走势(图1)中,ST股票走势曲线与大盘走势曲线较长期走势曲线(图 2)背离程度相对要小。这说明,ST股票走势与大盘走势的相符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2)在一定时期内,ST股票的走势波动幅度和频率大于大盘波动的幅度和频率。这说明,ST股票的风险比大盘的风险大。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提高非车险理赔质量的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