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问题研究(1)(2)
2017-07-20 01:01
导读:(2)综合化经营是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加入WTO之后,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特别是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将取得国民待遇,中
(2)综合化经营是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加入WTO之后,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特别是2006年末在华外资银行将取得国民待遇,中资银行原有市场准入方面的优势将不再存在,外资银行可凭借其服务理念、金融技术和市场经验的优势,从多方面挤压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这些外资银行大多是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经营集团,而中资银行将会因分业经营的体制限制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必将会对整个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必须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综合化经营发展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也是目前所亟需的。
(3)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国内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提供了支撑平台。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网络的拓展已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大大降低了金融通讯与金融数据处理成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正在逐步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为从分业到综合化经营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的一些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柜面业务操作系统、全行信息集成系统和风险防范管理系统,同时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的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增强,拓展了银行服务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银证通”、“银保通”、“银期通”等对接系统的投产和应用,更为跨行业合作打开了信息处理的技术通道,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平台。
(4)综合化经营是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客户资源的竞争,其经营水平的优劣侧重于体现在服务的便利、高效和准确等方面。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个人对金融机构的功能需求开始向投资理财转变,企业也开始要求银行提供一揽子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客户对金融商品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将迫使国内商业银行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注意收集客户信息并进行充分的数据挖掘、调整和创新服务项目,设计出高附加值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并在与客户合作过程中获得长期利益,以此降低金融交易成本。而这一切只有在商业银行改变旧有的经营模式,实行综合化经营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业务的综合化将是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二、综合化经营在中国银行业的实践与挑战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突破分业经营的界限,通过战略联盟、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开展综合化经营。尽管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经营活动尚处在起步阶段并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但仍是我国商业银行对综合化经营之路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1、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
(1)战略联盟模式。战略联盟模式也可称为业务交叉经营模式,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参与综合化经营运用最为广泛的模式,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在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公司开展这方面的合作。按照著名管理学家奈格尔的提法,战略联盟模式主要包括股权合作型和协议合作型两类。前者是指战略投资者长期持有对方股份,或联盟各方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或合作项目;后者是指依靠长期销售协议等特殊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合作关系。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合作多限于协议合作型。
在我国首先出现的是银证合作,主要包括股票质押贷款、代理资金转账结算和清算业务、代理账户管理(如银证通等)、股民保证金托管等业务。我国的银保合作开始于1996年,目前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和银行之间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利用商业银行广泛的营销网络、良好的信誉和人才优势,大力开展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以及代理收取保费业务。2005年银行保险的保费收入达1200亿元,银行保险已经成为各家保险公司第三大营销主渠道。同时,国内商业银行还与基金管理公司开展了基金托管与代理基金销售等业务,与信托公司开展了代理信托计划资金收付、信托计划担保、信托资产托管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