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问题研究(1)
2017-07-20 01:01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问题研究(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为增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为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商业银行进行综合化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这标志着我国金融业的经营体制将实现一次转型,从分业迈向综合经营,,这符合我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同样也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最佳选择。
一、综合化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然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涌现的金融机构模糊了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银行、证券、保险业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分业经营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1999年美国《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的废除和《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标志着世界金融业的发展潮流己基本完成从发展阶段的分业经营向较发达阶段的综合经营的转变,金融业的综合经营已经成为全球性趋势。在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程度因加入WTO而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实行综合化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然趋势。
1、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综合化经营的内在动因
(1)综合化经营有利于商业银行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分业经营体制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拥有了广大的客户基础和分布全球的分支机构,但是与国外综合性金融集团相比,仍然存在着成本偏高、盈利能力较低等问题。根据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理论,通过综合化经营可以使我国商业银行扩大业务和经营范围,向客户提供综合化服务,进一步共享客户信息资源并拓宽投资渠道,从而有效地改善银行资产结构,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2)金融资产专用性低是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又一内在动因:随着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金融资产的专用性正在逐渐弱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互补性,成为引致国内银行业综合经营可能性的又—内在动因,我国的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行业主要包括资本、信息与企业家才能三个基本生产要素。由于金融市场的高度相关性,以及近年来国内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内的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以上三个生产要素均体现出较强的趋同性,资产专用性不断弱化,使得我国银行业利用现有资产变更经营领域的成本相对较低,为实现综合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综合化经营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和分散业务风险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一直以传统的信贷业务为主,通过信贷投放取得的利差收入一般占整个业务收入的90%以上。单一的信贷资产业务使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面临很大的压力,一旦企业经营不善或国民经济波动造成社会资金链条断裂,商业银行就会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通过综合化经营,一方面银行的部分业务亏损可由其他业务活动的盈利来补偿,并通过表外业务的增长降低资金运用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存、贷款市场利率与证券市场价格成反向变动的特性,在银行内部产生一种损益互补机制,从而使商业银行具有更大的整体稳定性。
2、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综合化经营的外在动因
(1)综合化经营是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加快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客观要求。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而资产、负债在收益与风险上的不匹配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必须依赖资本市场进行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功能的日趋衰落和资本市场核心地位的逐步确立也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必须以资本市场为平台。我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但同时也割裂了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限制了资源的配置效率。美国的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指出,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货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需要彼此之间的合作、融合和沟通,惟有如此,才能促进各自更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实行综合化经营,将是提高我国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