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危机形成原因及改革发展建议(1)(3)
2017-08-04 01:39
导读:没有合理定位的公司治理规则体系就难以排除政府干预、过度管制和大股东的操纵,无法实现权力制衡的公司治理;没有权力制衡的公司治理就不能真正实
没有合理定位的公司治理规则体系就难以排除政府干预、过度管制和大股东的操纵,无法实现权力制衡的公司治理;没有权力制衡的公司治理就不能真正实现公司自治;没有公司自治就没有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没有真正的市场主体就无法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4.问题券商等机构劣迹斑斑,股市遭遇寒流
去年(2004年),一些在国内曾数一数二的大型综合类券商也暴出惊人消息,南方证券、大鹏证券被接管、海通证券亏损20亿、西南证券亏损数亿等等。
券商是证券市场中的重要要素,券商出了事,证券市场必定会有相应反应。如:南方证券曾经因为行情不好包销了近7000万股的哈药集团(600664)的配股,被锁定了8个多亿的资金;截至2002年6月30日半年度报告信息截止日,南方证券就已经持有近6500万股,加上配股的南方证券就共持有哈药集团近1亿3千5百多万股了,而且哈药集团的股东人数比去年年底锐减近50%;从2002年6月20日到8月23日,该股涨了近60%。最后终究因为南方证券的资金链断裂,没有后续资金跟进,在哈药集团创出历史最高价24元以后,跌进漫漫熊途,历经两次除权,且都是贴权走势,现价只有4.55元左右,股价大幅波动、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损失惨重可想而知。
与此相对应的是,若庄股跳水,也往往会引发券商的震动,例如:百科药业跳水之后,新华证券在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发表了澄清公告,但却无法阻止自己的不归路,而徐工 科技 的跳水使得富友证券告别了证券市场。由此可见,券商除名的背后等于一批资金的淡出市场,或者可以说成是消灭了一批大户。如此一来,每一次的券商除名公告其实就等于宣告了市场存量资金又少了那么一点,这其实也是券商除名后股指为何下跌的原因。尤其是在浙江东方、桂林 旅游 下跌之后更是如此,因为已有人士猜测此两股大跌之后,又有什么样的券商不幸成为新华证券第二?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5.证券市场功能定位缺陷,造成上市公司"圈钱"风盛行
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定位首先是利用融资功能,服务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缓解国有企业对资金的渴求,减轻国有商业银行的放贷压力。这种定位本身并无对错之分,但由于前十年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是审批制,存在着浓厚的平均主义和地方主义色彩,使股票发行没有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而成为了一些公司圈钱的手段。再加上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相对落后,存在着普遍的金融压抑,股份制公司大都存在"圈钱"的冲动,导致重圈钱、轻回报、套现募股资金成为了上市公司的通病。
自2001年6月以来的股市"大熊市"局面仍在延续的情况下,不少公司仍计划再融资。据统计,今年(2005年)股市再融资的资金需求约800亿元。管理层在弱市中仍旧扩容,说明了融资仍是股市的首要任务。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蒋 祥 云
股票市场均衡与投资者行为选择——对中国股市非均衡状态
中国股市治理:制度创新的
法学与经济学双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