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效应评价及规制((2)
2017-08-07 01:46
导读:二、限制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分析 (一)限制外国银行进入的歧视性政策将会将导致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福利损失 在限制外国银行进入本国市场从而
二、限制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分析
(一)限制外国银行进入的歧视性政策将会将导致巨大的社会成本和福利损失
在限制外国银行进入本国市场从而造成国内银行垄断的市场结构情形下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要大于没有限制情形下的社会福利损失。垄断造成的福利成本体现为因垄断企业提高价格和降低产量而产生的消费者剩余损失超过垄断者的收益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垄断者投入资源维持垄断、竞争对手投入资源寻求垄断以及消费者投入资源避免租金损失等造成的社会成本。按照寻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东道国政府试图通过限制外国银行进入维持国内银行已有的市场优势地位,但付出的代价是可能出现的限制市场竞争的国内银行垄断。在限制外国银行进入情形下,社会福利成本除了包括消费者剩余转移给垄断者的部分(即哈伯格三角形)和国内银行为寻求垄断权(或租金)或消费者为避免垄断而投入稀缺资源或商品、劳务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外,还包括国内已有的垄断银行为了维护其垄断地位而投入稀缺资源以获得政府许可从而限制外国银行进入(新建进入或者收购进入)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即投入资源通过
政治过程获得特权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大于租金获得者的收益。限制外国银行进入造成的效率损失主要包括消费者剩余的急剧减少、国内银行的X-非效率、丧失的规模经济、错误的资源配置和资源浪费等等。更为严重的是,中国政府为银行业的垄断者创租的同时也带来了寻租的棘轮效应,即使在允许国内投资者自由进入降低垄断企业的垄断收益的情况下取消特权也将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垄断者为了避免特权丧失造成的损失会继续寻租以维持特权。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对外国银行进入的股权限制会阻碍和削弱其技术外溢作用
根据FDI技术转移理论,在外国企业选择股权方式进入国内市场时,随着股权控制比例的提高,外国企业转让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程度会越高。相反,随着外国企业控股比例的降低,外国企业转让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程度会越低。对进入东道国的跨国银行而言,采取建立独资银行、合资银行等股权方式是其主要的进入方式,其向东道国转移的技术主要是先进的理念和盈利模式、创新性金融产品、技术网络、国际市场营销网络等等。如果外国银行采取控股方式或者独资方式进入,就会最大程度地转移其掌握的而东道国比较稀缺的经营理念、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支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外资银行收购本国银行都有股权比重的限制,而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取消了股权控制的管制,外国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都可以在股权市场上争夺银行控制权。从中国引进外国银行的实践看,对外国银行进入方式的股权控制都有上限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国银行对中国银行业产生的技术外溢作用。
(三)限制外国银行进入将导致国内银行在没有竞争压力的经营环境下低效率运行
从外部环境看,近年来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银行数量不断增加,资产规模逐年增长,但是占中国金融总量的比重仍然有限。从内部环境看,在1996-2004年期间,中国商业银行业各项主要指标的CR4值都在60%以上,其中资产的集中率高达80%以上,存款、贷款和机构的集中率也都在70%以上,这集中体现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所具有的市场垄断地位。在外国银行进入数量和资产规模较少、所占比重较低的条件下,中国银行业原有的垄断者会继续维持其市场优势地位,造成巨大的社会福利损失,同时也不利于中国银行业提高综合竞争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中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制度创新
商业银行信息资产风险管理:一种风险管理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