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与开放背景下中国外汇市场的演进:理论与(3)
2017-08-19 03:59
导读:(三)、外汇调剂市场的完善(1988-1993) 这一时期外汇调剂市场的改革主要表现在:(1)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各省、自治区、直辖
(三)、外汇调剂市场的完善(1988-1993)
这一时期外汇调剂市场的改革主要表现在:(1)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外汇调剂中心,办理本地外汇额度和现汇的调剂业务,在北京设立了全国外汇调剂中心,办理中央部门之间和各省市之间的外汇额度和现汇调剂业务,形成了一个全国统一的市场。(2)放开了外汇调剂价格,调剂价格根据外汇供求自由浮动。(3)扩大了调剂范围,允许地方政府的留成外汇,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捐赠外汇进入外汇调剂市场,并从1991年12月1日起允许我国境内的中国公民以及定居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参加外汇调剂。(4)允许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同外资企业之间进行外汇调剂,沟通了两个市场。(5)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调剂外汇投向指导序列》,合理引导外汇的投向。(6)一些地方建立了外汇平准基金,并改进了交易方式和交易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市场运行机制。(7)坚持管理与经营相分离的原则,开始将外汇调剂中心办成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8)1992年开通了26家地方调剂中心组成的联合报价网络,建立了调剂价格及成交情况的信息网络。
1988年9月,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公开的外汇调剂市场,即上海外汇调剂中心,其特点在于:(1)中心实行会员制,会员分为代理客户进行交易的金融机构即经济商和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进行交易的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外商投资企业即自营商。(2)实行竟价成交,外汇调剂公开市场按前一天的收盘价公布当天买卖双方的外汇额和价格,1990年8月,又实行了自行报价、复数成交,即交易员可在营业时间内的任何一个时点进行报价,根据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逐笔成交,报价只能在开盘价的基础上浮动1500点,1992年7月27日该浮动幅度被取消。(3)实行资金集中清算,买卖成交当日分别将人民币转帐支票或外汇额度支用单交给中心结算部办理结算。继上海之后,福州、深圳、厦门、北京、南京也相继成立了外汇调剂公开市场,这是我国外汇调剂市场向规范化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同以前的内部调剂相比,它运用了更多的市场机制,如公开报价、竟价成交,不仅体现了公开化、市场化的原则,大大提高了外汇调剂交易的透明度,同时也充分发挥了经济商的作用,完善了信息的传导机制,创造了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与我国外汇调剂市场相对应的是我国外汇调剂成交额的逐年增加,1987年全国外汇调剂成交额累计为42亿美元,1988年增加到62.6亿美元,1992年达251.05亿美元。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佚名
上市公司高管为何事故频发?
不良资产与中国金融体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