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权分置下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实证分析(
2017-08-21 06:37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关于股权分置下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实证分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违规对外担保的影响因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违规对外担保的影响因素,得出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是影响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主要因素的结论,从而也在这方面证实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股权分置对外担保影响
一、文献综述和问题的提出
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就是保护投资者利益,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核心就是防止内部人(管理者和控股股东)对外部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的“掠夺”,在股权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这种“掠夺”主要表现为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在股权集中的情况下,表现为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共同对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的侵害。Classens等(1998)曾对东亚地区2658家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存在着广泛的掠夺小股东的现象。LaPorta等(1999)曾用”Tunneling”一词来形容大股东转移上市公司资源获取利益的行为,实证也发现,大股东对小股东的“掠夺”在很多国家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公司所有权集中程度较高的国家。“隧道挖掘”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1],第一种形式是大股东可以轻易地为了自身利益,通过自我交易从企业转移资源,这些自我交易不但包括在世界各国都受到法律禁止的行为,如直接的偷窃和舞弊,也包括资产销售与签订各种合同,如制定控股股东有利的转移价格、过高的管理层报酬、债务担保、侵占公司的投资机会等;第二种形式是大股东可以不必从公司转移任何资产而增加在企业的份额,如通过发行股票来稀释其他股东利益,冻结少数股权、内部交易、渐近的收购行为以及其他财务交易行为。我国上市公司属于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型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刘鸿儒(2002)[2]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和上市公司利益之间的矛盾中,最典型的是关联交易,可见不公平的关联交易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主要方式。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不公平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的主要途经在于:一是利用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进行利润调节,通过虚增利润,抬高股价,达到融资和增加股利分配的目的;二是通过关联交易达到直接或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资产的目的。近几年来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比较频繁,按照交易笔数计算,2001年和2002年对外担保笔数占所有关联交易笔数之比分别为1.46%、3.83%,但到2003年对外担保笔数占所有关联交易笔数之比达到了22.68%[3];从对外担保公司的家数看,2002年对外担保公司家数占比最大,达到了34.7%,担保额达到707.71亿元,之后有所减缓,到2004年沪深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金额达993亿元,其中26家公司担保金额超过其净资产总值,84家担保金额超过其净资产总值的50%,部分上市公司净资产为负数,ST英教2004年三季度报告净资产值为-2.3亿元,但其对外担保额达9000万元,ST万鸿2004年三季度报告净资产值为-4.8亿元,但其对外担保额达5548万元;2005年半年报显示,有822家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3%,其中担保余额超过公司净资产值一半以上的有99家;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达2136亿元,其中违规担保总额达493.83亿元。所以,违规和恶意担保已成为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掏空上市公司资产的一种惯用伎俩。违规和恶意担保已成为了部分上市公司身上的一颗毒瘤,理应尽快彻底清除。为此,中国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决遏制违规对外担保,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已形成的违规担保、连环担保风险。2005年12月23日,中国证监会和银监会共同颁发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规定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制度,为防范违规担保提供制度保障。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但是为了治理上市公司违规对外担保,还必须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上市公司违规对外担保的主要原因。从已有文献上看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股东在公司中占绝对多数股权,完全控制了上市公司,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二是国家法律法规监管比较滞后,大股东违规成本较小;三是由于股权分置,大股东所持股票不流通,股市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失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近几年来上市公司违规对外担保急增呢?本文旨图从实证角度研究影响上市公司违规对外担保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