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
2017-09-02 02:49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从美国次贷危机看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本文首先对美国
摘要:本文首先对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在本次危机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中,金融创新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引出应加强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而我国目前正在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如何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受到启示来防范创新,并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风险防范
一、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资产价格泡沫增加了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贷款机构在利益驱动下
放松了信用风险的管理。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本身就属于高风险产品。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在房地产市场创造出巨大的购买力,在帮助中低收入群体获得住房的同时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繁荣,但当房价开始下跌时次级贷款这种金融创新产品出现了信用风险,大量次级贷款者很难再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去,房屋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地步。从而出现大量的信用违约者,放款机构无法正常收回贷款尽而引发美国次贷危机。
二、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剖析美国次贷危机
首先从金融产品创新来看,我们认为金融产品创新既有风险又有收益,风险是我们持续不断关注的。其实就是说金融创新更多的还是要在优质资产的基础上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爆发,因为次级贷款本身就不是优质的产品,是有问题的资产,是对于有问题的资产进行重新的整合和打包,当然这种方式有可能适应对有投资风险偏好的人比较适合,反之的话就会造成巨大的风险。就是说我们在创新过程当中要更多的用优质资产,那么一些不良资产或者是有问题的资产是不宜于创新,否则会增大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其次为分散抵押贷款机构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美国的投资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将同类性质的按揭贷款处理成债券形式在次级债市场出售。最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产品是所谓的债务抵押证券(CDO),它是将基于次级按揭的MBS(按揭支持证券)再打包发行的证券化产品,这一过程被称为二次证券化。在这次证券化过程中,基础资产池中的信用风险不同程度地转移到不同档次的CDO投资者。此外,以信用违约互换(CDS)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产品在风险转移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CDS可以用于高级档CDO的信用增强,将信用风险转移给信用保护出售者,进而获得资本市场准入;另一方面,CDS也可以被信用保护出售者用于构造高风险的合成CDO,以承担次级按揭风险来获取高收益。金融创新产品让风险转移进一步市场化、扩散更广。
上述分析表明金融创新与危机产生和传导密切相关,金融创新产品使金融体系信用风险承担总量增加,导致了信用风险由信贷领域转移到资本市场,进而传导到更加广泛的投资者。由此可见,金融创新在本次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金融业在传统风险的基础上面临越来越大的金融创新风险。应该充分重视金融创新酿成的新型金融危机,采取措施去加强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
三、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创新风险防范带来的启示
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到次级债危机,是一个伴随着金融创新风险不断产生并强化、扩散的过程。目前我国的金融创新有所推进,但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在推进的过程中,更加稳健,更加注重风险监控,在这个基础上,有条件、有选择地进行产品创新。在剖析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树立风险防范与控制观念,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面对风险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必须确立风险管理意识和观念。不应因金融创新在防范和控制风险取得一时成效,而忽视其未来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因为有些创新可能只是延缓了当前的风险,却在未来聚集了风险,这是风险累积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早在美次贷危机爆发前相当长一段时间,一些金融机构就发现了问题,但由于利益驱动,没有采取措施,关键还是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不够。要培养员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在日常的监控中及时发现并避免风险。 在规划创新体系时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回避决策风险;在创新产品的营销中,应遵循分散风险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实行多元化经营,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