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改进公司治理的新基点:基于创新经济学的思考(3)

2017-09-02 06:52
导读:(三)合理分配创新收益,保证投入产出利益对等 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占用自然要涉及到技术创新各利益相关者。如果大部分的投资是由企业自己完成,如

  (三)合理分配创新收益,保证投入产出利益对等
  对技术创新成果的占用自然要涉及到技术创新各利益相关者。如果大部分的投资是由企业自己完成,如一般技术创新成果有效地被专利、版权或由于实物资本所具有的战略优势所保护,其成果分配中自然就应以企业所有者(或股东)利益为首要考虑。当创新需要大量的其他类型资源的投入,而这些投入大部分是由其他利益相关者(员工、债权人等)提供,那么只考虑企业或所有者(股东)的利益就是不恰当的,利益相关者应获得相应回报。因此必须按照“谁投入,谁享有”的基本原则,合理分配创新收益,保证投入产出利益对等。如果企业或企业所有者投入大部分或全部资源,那么企业或企业所有者理应成为技术创新成果大部分利益获得者或者成为技术创新的专用人;如果企业同利益相关者共同投入资源,那么应当共同占有技术创新的利益。与此对应,企业公司治理中要对股东或利益相关者进行合理的定位,若为前者,企业创新战略目标应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若为后者,企业创新战略目标则以最大化利益相关者联合体的共同价值为目标。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企业应当从创新的角度改进公司治理,提高企业创新的效率和效果,最终建立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奥沙利文著,黄一义等译. 公司治理百年——美国和德国公司治理演变[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 李维安. 公司治理新阶段:合规、创新与发展[J]. 南开管理评论,2007,(5).
  [3] 王昌林,蒲勇健. 公司治理、技术创新路径与产业专业化[J]. 管理工程学报,2005,(3).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上一篇:上市公司利润操控与股权结构关系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