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根源探析
2017-09-05 01:47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拉丁美洲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根源探析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一、金融危机内涵的界
一、金融危机内涵的界定
金融危机一般指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困难,绝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恶化,各类金融资产价格暴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它又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在一些情形下,金融危机也会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地区先后爆发了4次金融危机(分别是1982年~1983年的拉丁美洲区域性危机、1994年~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2000年巴西金融危机、2001年~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机),爆发金融危机的频率之高前所未有,给拉丁美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地冲击。仔细分析这4次金融危机在各国表现不难发现,尽管他们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基本特征非常相似。
首先,危机爆发前,拉美国家银行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一个扩张时期,表现为银行贷款量迅速增长,银行赢利扩大,但银行危机后许多贷款已沦为坏账;其次,银行存款大量流失,外资大量抽逃;再次,许多银行倒闭,有的被合并,有的被政府接管;最后,银行危机的破坏性大。
二、拉美地区频繁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
1.金融具有脆弱性。众所周知,金融业是一个高负债运营的行业,这种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金融具有内在的脆弱性(Hyman P. Minsky,1982年)。金融脆弱性理论认为,金融不稳定始于金融扩张。判断金融规模是否膨胀,是否出现“过度借贷”,可以通过观察是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以及对经济前景过分乐观的预期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来实现。同时,金融脆弱性理论也认为金融经济本身就内含金融不稳定性,行为不确定的各经济主体普遍认为,在资产价格结构方面,金融交易是始发动因,从而不断地扩大或收缩其规模,不断地改变金融资产或负债的构成,使整个系统中相对稳定的领域不断缩小。通常人们认为,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金融制度的缺陷。①金融制度主客体缺陷是造成金融脆弱性的根本所在。金融制度主体缺陷主要表现为金融活动主体的有限理性。在金融活动中,由于金融活动主体的有限理性,使得其往往具有过度借贷和过度竞争的冲动,金融市场上投机气氛浓厚,而一旦有风吹草动整个金融市场又易陷入盲目恐慌的境地;同时,信息不对称又使得金融活动中大量存在的内部控制人问题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问题滋生,再加之金融管理当局监管行为也容易出现扭曲和不规范,货币政策也易出现失误和货币供应不当,从而使金融制度功能异化,金融脆弱性不可避免。
金融制度客体缺陷主要表现为金融契约的复杂性和不完备性。这种缺陷使得金融产品的定价十分复杂和困难,而未来收入、货币流通状况的变化、利率变化、投机预期、宏观经济变化等因素又都会影响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由于金融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高,参与者众多,从而使金融交易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金融风险发生和扩散的可能性,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②金融制度相对稳定的特点和结构缺陷是脆弱性的总根源。金融制度是由许多复杂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体。一方面,由于各子系统发展的不平衡,往往导致系统内部失去均衡,内部调节失灵,从而使子系统功能耦合和互相适应的稳定状态遭到破坏,使金融制度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金融形势,金融脆弱性相伴而生。另一方面,金融活动又是在金融制度机构框架中进行的,金融制度总是对一定金融活动的控制或管理,当新的金融活动不断发展,原有的制度不能容纳它并对之进行有效的控制的时候,金融监管盲区就会出现,金融监管盲区的不断扩大使原来的金融制度变得越来越脆弱。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金融创新是滋生金融脆弱性的催化剂,过时的制度安排不适应新的经济金融环境是金融脆弱性的根源。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③金融活动的外部性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所谓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主体对其他主体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在金融活动中,一旦某个金融主体陷于困境或违约,由此引起的恐慌往往导致其他主体受到冲击,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活动外部性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进一步加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