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分析(2)
2017-09-12 01:20
导读:从表2中看,2002对2003年的t统计量小于95%置信度的临界值,因此,这两年之间主业鲜明率的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而2003对2004年及2002对2004年的t统计量均大于
从表2中看,2002对2003年的t统计量小于95%置信度的临界值,因此,这两年之间主业鲜明率的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而2003对2004年及2002对2004年的t统计量均大于95%置信度的临界值,所以,2003与2004年之间及2002与2004年之间主业鲜明率的平均值是有显著差异的。这说明2003年比2002年主业鲜明率的下降是不明显的,但2004年比2003年主业鲜明率的下降是显著的,说明表1中主业鲜明率的下降趋势是存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假设,即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
主业鲜明率的下降趋势表明,总体上说,上市公司追求多元化的欲望和行动是持续不断的,但总体进展并不是很快,所以主业鲜明率在短期内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另外,我们也分别做了各年份主业鲜明率的经验概率密度分布图,其结果与图1非常相似,这说明在短期内,各公司多元化的分布状态变化不大,只是2004年的峰值略向左平移了一点儿,这与2004年的主业鲜明率平均值有显著降低是一致的,表1中右边三列也表明了同样的结论。
三、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分区域分析
不同地区的企业在经营风格上应该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地区的企业在多元化程度上也会有所不同,反映在主业鲜明率上,不同地区也应不同。在分析中划分为江浙、京津、华北、上海、深广、沿海、中南、东北、西南、西部和西北11个地区,不同地区上市公司的主业鲜明率的统计见表3。表中地区是按主业鲜明率平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标准差最小的是江浙地区,为0.1264,最大的是深广地区,为0.1923,某地区标准差小表明该地区内主业鲜明率的差异程度较小,比较集中,而标准差大表明地区内的主营业务鲜明率的差异大。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从平均值看江浙、京津差别不大,同为主业鲜明率最高的地区。接下来是华北、上海、深广、沿海、中南、东北和西南地区,主业鲜明率依次降低,但相邻两个地区之间降低不多。主业鲜明率最低的为西部和西北地区。从地区排列看经济越发达、开放程度越高的地区,主业鲜明率越高,而相对落后和开放程度较差的地区,主业鲜明率反而较低。这说明相对落后和开放程度较差地区的企业的多元化程度比开放程度较高、经济较发达地区要高。究其原因是在经济发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企业经营和竞争能力普遍较强,所以在主营业务领域内占有一定地位而不轻言放弃,而在经济相对落后和开放程度较差的地区,因其在主营业务领域的经营和竞争中感受到更大压力,所以才想在主营业务之外另辟战场,或避免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中,这就导致了地区差异。
再从不同年份主营业务鲜明率的变动来看,江浙、深广、沿海、中南、东北、西南、西部、西北地区是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南、西部和西北地区的减幅还不小,京津地区略有增加,华北和上海地区则基本持平。所以,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也就是说总体上多元化程度是逐渐增加的,这一趋势应是客观存在的,说明达到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大多有多元化发展的冲动。
四、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分行业分析
本节主要分析不同行业之间多元化程度的问题,主要以不同行业的主业鲜明率来表示不同行业间的多元化程度,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行业分类分为22个行业,见表4。在表4中显示了不同行业之间的主营业务鲜明率的状态。从表中看,主营业务鲜明率排在前3位的是机械行业、公共事业和纺织服装行业,机械行业的企业再开辟新业务时也大多在本行业内寻找机会,公共事业则是由行业性质所决定不大可能开辟过多的不同行业的业务,而中国达到一定规模的纺织服装行业一般是以量取胜,主营业务规模过小或开辟过多的不相关业务会分散经营力量,削弱竞争力,企业的生存都会出现问题,所以主营业务也是比较集中的。主业鲜明率最低的是物资外贸行业,仅为0.4871,还不足50%,物资外贸行业固定资产较少,开展全新业务的包袱不大,另外其原有的主营业务,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其他企业对物资外贸企业的依赖性逐渐降低,所以他们不得不另外开辟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