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出海”并购得失分析与路径选择
2017-09-17 02:38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中资银行“出海”并购得失分析与路径选择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 2006年以来,中资
摘要 2006年以来,中资银行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海外收购计划,目的是为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能够通过收购跨出国际化经营的第一步,实施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战略。从中资银行的出发点上来讲,是非常好的选择。但是,由于次贷危机爆发引发的资产价格缩水远远还未见底,因此,在收购部分海外银行的股份后,国际市场金融产品价格暴跌不止,使得原本看好的收购变得亏损越来越大。中资银行海外收购缘何遭受亏损,文章将通过几个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次贷危机;中资银行;出海并购
2006年以来,中资银行开始对海外目标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计划和行动,已经进行了11笔交易(未包括招商银行并购永隆银行),其中5笔交易价值在10亿美元左右。摩根大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并购交易额达到4.8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中国并购活动交易量达14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3%。在这种背景下,中资银行海外并购不断增加。但原来并购较好的预期,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变得吉凶难料,成功的中资银行并购到目前为止寥寥无几,这一点从下面的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
一、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中资银行大量进行跨国并购,其动因为何?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配置中资银行的过剩资金是实施海外并购的内在动力。在最近几年,中资银行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吸收客户存款等方式,获取了远远超过其国内放款规模的大量资金。因此,这些资金的出路成为银行市场拓展的难题之一。海外市场自然就成为重要的选择。我国自2003年到2007年,存款年增长率达到16%,计40万亿元人民币,而贷款的年均增长率仅为13%,只有28万亿元人民币,2007年的存款总额比贷款总额高出30%。
2、政府相关部门对海外并购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是海外并购的外在动力。面对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行“走向全球”的国家政策。如国家开发银行近年来把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作为重要使命之一,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业务。为支持“走出去”战略,国家开发银行已被批准在国外开立50家分行,用于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截至2006年末,国家开发银行共支持“走出去”项目105个,贷款余额187.60亿美元。到2007年底,工行已经将营业机构延伸至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分支机构总数达110家,并与120个国家和地区的1322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形成了一个覆盖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主要经贸往来地区的全球化金融网络服务平台。而中资银行能够以较快速度进军国际市场的最佳选择就是进行海外银行并购。
3、在次贷危机中去挖华尔街的金融人才。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认为,次贷危机是中国吸引美国高端人才的最佳时机,“上海应该有所作为,到华尔街去‘捡’些人才回来,以缓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才短缺的矛盾。”在国家开发银行决定入股巴克莱银行时,其中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他们的人才和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开行人才发展提供支持。据双方协议约定,国家开发银行将利用巴克莱的全球网络来招募海外人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转型过程中对高端金融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走出去”过程中的人才需求。
二、案例简述
案例一:国开行八股巴克莱银行。2007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以22亿欧元收购巴克莱银行3.1%的股权。国开行之所以要入股巴克莱银行,主要是因为看好其良好的业务前景。在2007年上半年,巴克莱银行的战略优势继续取得实质性进展,利润来源进一步多样化,在2006年异常强劲的表现基础上,继续呈现两位数的利润和收入增长。尽管英镑走势非常不利,但是巴克莱银行的税前利润仍1日增长了12%,达41.01亿英镑(2006年为36.73亿英镑)。每股收益增长14%,达到41.4便士(2006年仅为36.3p),利润总额以高于风险价值(vaR)与风险加权资产增长率的速度上升。集团收入上升至1 19.02亿英镑(2006年为109.69亿英镑),增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