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操作的运作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实践(2)
2017-09-22 01:34
导读:2.公告操作在图像中的表现。 假如目前市场资金比较充裕,央行希望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它有两种操作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央行单纯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国
2.公告操作在图像中的表现。
假如目前市场资金比较充裕,央行希望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它有两种操作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央行单纯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国债,减少准备金供给,促使短期利率上升;另一种方式是央行宣布提高目标利率,利用公众预期,促使实际利率向目标利率靠近。图1是货币政策紧缩时,两种操作方式的比较。如图所示,横轴代表准备金bt,纵轴代表利率rt,D是准备金需求曲线,S是准备金供给曲线。如不考虑预期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供给曲线从S0移至S0′,与D0相交后,实现新的目标利率。如考虑市场预期进行公告操作,根据Taylor规则和货币政策操作的滞后性,准备金供给在宣布新目标当天没有变化,但是,公众能够从公布的信息中意识到,如果实际利率没有迅速上升至目标利率,则根据方程(1),美联储会在第二天减少准备金的供给。因此,市场预期第二天准备金的供给会减少,即Etbt 1将下降。由方程(2)可知,预期准备金供应的减少会导致第二天实际利率的期望值Etrt 1上升,需求曲线从D0上移到D1。如果预期利率在第t 1天上升,则利率在第t天也会上升,需求曲线上移致使实际利率上升。第二天准备金供给减少,从S0移至S1,需求曲线继续上移到D2,在目标利率上实现新的均衡。需求曲线上移的幅度取决于Etrt 1。与第一种操作方式相比,因为预期的作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可以大为缩小。
同样道理,如果美联储希望执行扩张的货币政策(见图2),它可以仅仅买入国债,增加准备金供给,使供给曲线从S0移至S0′导致短期利率下降,也可以宣布一个较低的目标利率,使需求曲线从D0下移到D2,供给曲线从S0右移至S1,可见,运用公开操作后,公开市场操作增加的准备金供给可大为减少。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公告操作发挥作用是基于金融机构对公开市场操作的预期,金融机构相信央行会在实际利率与目标利率不一致时采取行动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因此,公开市场操作是实施公告操作的依据和保障,两者应该互相补充,共同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图1紧缩货币政策的调控图2扩张货币政策的调控二、公告操作的依托条件
一国公告操作的实施效果归根到底取决于央行与公众合作博弈的默契程度,如果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合作博弈关系,则公告操作的效果好。央行只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向,公众就能自行判断并调整预期,市场利率就能自发调节到位,公开市场操作次数也会逐渐减少。如果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告操作的效果就差。公众要观察辨别央行的言行是否一致,是否能够说到做到。如果央行为取得意想不到的政策效果而屡屡出奇制胜,其行为超出公众的预期,那么公众与央行的关系可能就会处于一种敌对状态,公众的预期也会与央行预期偏离较远。只有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制度条件,央行与公众的重复博弈才能趋向于高度默契的合作博弈,从而保证和提高公告操作的效果。
1.利率为准备金的市场供求所决定。公告操作需要通过公众的预期,影响准备金的供给和需求,最终影响实际利率,这就表明这个利率是市场化的利率,由金融市场上资金供方和需方博弈决定,而不是用行政命令规定的利率,因为在行政命令规定中的利率不受准备金供求状况的影响,预期基本不起作用,公告操作就将失去最基本的作用条件。
2.商业银行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就是改变既定的经济变量,打破商业银行已经实现的利润最大化均衡,商业银行恢复均衡的努力,才有准确的预期和实际利率向目标利率的靠拢。如果商业银行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它们的预期难以准确,操作的力度也不够到位,实际利率就可能不向目标利率靠拢,或者靠拢得比较迟缓。公告操作的效果难免大打折扣。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货币政策高度透明。IMF对政策透明度的定义,就是在通俗易懂、容易获取并及时的基础上,让公众了解有关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其法律制度框架、政策制定原理以及相关数据和信息。货币政策透明度提高,有利于推动市场之间的互动,使公众可以清楚地知道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并且形成理性和稳定的市场预期,然后作出的反应能朝着央行所希望的方向靠拢。如果货币政策不够透明,公众就可能错误地理解央行的政策意图,形成非理性和不稳定的市场预期,其操作的方向和力度难免使实际利率背离目标利率。